“常茂——!”
王爷猛地踏前一步,声音如同来自九幽,带着被触犯权威的暴怒:
“你给本王听清楚了!”
“是谁在你‘死讯’传遍朝野,连皇上派去验尸的人都确认了你那具精心准备的替身之后,给了你第二条命!?
“是谁让你重见天日,手握无双权柄!?”
“没有本王,你早就和你那替身一样,烂在泥里,被野狗啃噬得骨头都不剩了!”
【常茂】这个名字,如同最恶毒的咒语,狠狠刺入对方的耳膜。
魁梧男子整个人剧烈一震,脸上的激动、愤怒、决绝瞬间凝固,化作一片死灰般的惨白和深入骨髓的冰冷。
明朝建国之初,徐达、常茂、李善长、邓愈、冯胜、李文忠,被称为‘开国六公爵’。
其中,李善长身为宰相,徐达、邓愈和冯胜是一代名将,李文忠是老朱的亲外甥,也有赫赫战功。
而常茂,却只能算是一个晚辈,属于青壮派。
常茂之所以被老朱封为‘郑国公’,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常遇春。
洪武二年,老朱派遣徐达、常遇春分两路北伐,凯歌猛奏,两路大军大获全胜。
但是常遇春却在半路上病重,没等回到应天府,就已病逝。
老朱听闻后,简直不敢相信,遥想常遇春历经多少次大战,都安然无恙,没想到天下太平后,常遇春竟然病死在自家帐中。
洪武三年,老朱宣布封常遇春的长子常茂为郑国公。
常茂也是当时最年轻的公爵,年龄不满20岁,所以常茂又被人称为“茂太爷”。
此后,老朱多次历练常茂。
洪武二十年,老朱派遣冯胜为主帅,常茂、蓝玉为左右将领,起兵北伐。
然而,五个月后,老朱收到冯胜的战报,说本来已经劝说蒙古将领纳哈出来投降,没想到常茂喝醉,拔刀要杀纳哈出。
结果纳哈出逃跑,招降失败,皆是常茂之过。
老朱正要发火,又收到常茂的信。
他说冯胜识人不明,纳哈出是诈降。
当时纳哈出用蒙语给手下布置诈降任务时,他的手下听懂了蒙语,他来不及向冯胜汇报,所以才拔刀杀人。
常茂和冯胜各执一词,让老朱十分困惑。
最为滑稽的是,冯胜还是常茂的岳父,这翁婿二人互相攀咬,成了一时的笑话。
因为纳哈出是成吉思汗旗下大将木华黎的后代,老朱一直非常重视。
此事被冯胜和常茂搞砸,老朱的处理方式是,各打一个耳光。
他先是撤掉了冯胜的帅印,让其回应天府闭门思过,主帅由蓝玉担任,然后将常茂贬到了龙州。
常茂在龙州被冷落了三年后,发生了一件大事。
开国宰相李善长被杀,原因是十年前的胡惟庸逆案查出新线索,李善长牵连其中,所以被杀。
李善长曾经做过常茂的老师,和常茂关系很好,一同被杀的,还有几个和常茂关系甚密的将领。
于是,老朱就把矛头对准了常茂。
老朱下了一道圣旨给常茂,圣旨有两层意思:
第一,常茂在龙州已经三年了,之前犯了错误,要知道反省。
第二,李善长的案子很严重,如果常茂也牵连其中的话,就趁早招供,要等朝廷派人查出来,一切都晚了。
老朱的圣旨看似安慰,其实是敲打,让常茂惶恐不安。
过完年后,常茂连续给太子朱标写了两封信,朱标是常茂的姐夫,没想到朱标都没有回复。
常茂实在没办法,便‘积郁成疾’,于当年病逝。
病逝前,他还给老朱写了遗书,承认了自己当年在军中的错误,但否认了和李善长有牵连。
老朱接到书信后,看了一眼,发现笔迹苍劲有力,完全不像是将死之人写的,便怀疑常茂是装死。
然后,他就派了两个大臣前往龙州,分别叫韩观和杨文,让他们去看常茂死没死。
两位大臣从应天府到龙州,最快也要一个月,再加上广西天气炎热,等他们到时,常茂的尸体已经腐烂。
于是,他们只能给老朱回复,常茂确实死了。
但常茂当年并没有死,他如老朱怀疑的那般,是诈死,棺材里只是和他面貌相似的人。
而那些不堪回首的过往,那些隐藏在权势下的屈辱,在王爷提起他名字的这一刻,被血淋淋地揭开。
他极其缓慢地、一寸寸地转过了身,背对着那个掌控了他‘新生’的王爷,宽阔的背影在烛光下显得僵硬而孤寂。
良久,一个沙哑得仿佛被砂石磨砺过的声音,才在死寂中幽幽响起,带着一种斩断一切牵连的漠然:
“常茂……”
他重复着这个本该湮灭的名字,语气空洞。
“常茂,已经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