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乱世荒年:我每日一卦粮肉满仓! > 第214章 辩论(后面的在改,会晚一点)

第214章 辩论(后面的在改,会晚一点)(1/2)

    “说。”

    沈朗毫无谦辞。

    赵鸿朗便直截了当发问:“庄子云: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其中‘夜半负之而走’的‘有力者’,当指何物?”

    此句典出大宗师卷,意指将贵重的器物藏在深山沼泽之中,藏匿者此种方式已经非常牢固了;然而到了半夜,有力士将藏匿的宝物悄悄运走,愚昧不明事理的人却丝毫不会察觉。

    赵鸿朗第一问,问的就是这能从山泽监牢中取走宝物的大力士,到底是何物。

    沈朗并未思索,轻笑一声:“看来赵县丞,确实是新研老庄,此句不难。”

    “请沈兄解惑。”

    “‘有力者’非单一所指,实乃‘道’之运转变化也。”

    “时势更迭,再坚固的高山,再深的沼泽,终会被大道自然流转席卷而走。”

    “庄子所言本质,便是万物皆流,以此视角去看,就不会有什么困惑了。”

    赵鸿朗听完,略作思索状。

    片刻又抬头问道:“若以士族传承喻舟山,以郡望门门第取仕喻壑泽。”

    “那是否可以说,即便士族如今保持朝政,但终究也有倒塌的一天。”

    沈朗闻言,眉头皱起。

    他到现在才明白,赵鸿朗这一问的意味。

    “赵县丞这话,倒像是对士族颇有不满?”

    赵鸿朗也不遮掩,直言道:“非我个人不喜,而是自前朝以来,士族争权夺利,踞高门之位而罔顾百姓疾苦,借门第之私阻塞仕途,才引得民怨沸腾、流民四起。”

    “但如今士族雄踞一方,把持朝政,自认为世家可以千年万年的传下去。”

    “可依我之见,终有有力者能负之而走!”

    明明说是请教学问,可却被赵鸿朗说出了几分慷慨激昂的意味来。

    沈朗对此只笑了两声:“你既然知道如今世家把持朝政,还敢说出这种话来,胆子倒是不小。”

    陈炳虽读书不多,也听出了两人针锋相对的意味,顿时紧张起来。

    沈朗要真是吴兴沈氏子弟,赵鸿朗可就相当于指着鼻子骂了。

    当即就想要开口说和。

    可沈朗紧接开口:“圣人之治,在于‘虚其心,实其腹’。真正的士族,当以家学教化乡邻,以廉耻约束自身,而非鱼肉百姓。”

    “前朝动乱,祸起皇族内讧,天下纷争之际,各地士族成了地方秩序最后支柱,解救了不知多少黎民百姓。”

    “新朝建立,又恰是士族稳定地方,捐出财物,才让天下迅速恢复。”

    赵鸿朗却摇头:“沈兄说的以家学教化乡邻,以廉耻约束自身的士族,我只在书本中见过,以此为驳有些太过强行了吧。”

    “而且,恰是前朝士族根基未亡,才让今朝局面崩坏得如此之快......”

    沈朗身体后仰,靠住了椅背:“你若想谈学问,便说学问,我来这三山村,为的就是躲这些烦人之事。”

    “连连舟壑改,微微市朝变。”

    “确实不曾有千年不绝的世家,但要是突然士族倒塌,天下又会是怎样一副动乱景象?”

    赵鸿朗微微一笑:“我想总比现在要好。”

    沈朗摆手,示意不想继续纠缠这个问题。

    赵鸿朗是科举出身,天生和士族对立,沈朗也没准备说服他。

    两人论经时,并未关门。

    江尘就在院子外,想着如何处理羊肉,实际也侧耳听了几句。

    也看出来,赵鸿朗还是明里暗里的确定沈朗的身份。

    只不过这次是才学判断,这反倒让他放了心:

    老丈人虽然现在士族身份削了,肚子里的学问却是真的,就算驳不过赵鸿朗,也不至于露馅吧。

    恰在此时,顾二河和陈巧翠走了进来。

    陈巧翠手中,正提着一罐子用元宝树熬制的糖浆。

    话没说完,胡达也跟了进来,胸前鼓鼓囊囊,不知塞了些什么。

    知道今日官府要来,胡达昨日便歇在了江尘家中,也是怕再出什么变故。

    见到胡达,江尘立刻招手:“赶紧过来帮忙,正愁这羊怎么处理呢。”

    论处理这种整羊,还是当屠夫的胡达在行。

    “尘哥,先去灶房。”胡达双手拢在胸前,和顾二河一齐钻进灶房。

    江尘看他们神神秘秘的,也赶紧跟了上去。

    顾二河一进门就急声道:“尘哥,外边那些捕快,民勇已经把沈家围起来了,不会是要抓你吧!”

    江尘咧嘴笑了笑:“知道是来抓我的,你还进来凑什么热闹?”

    “他们要抓人,我就跟他们拼了!”顾二河结巴开口:“村里的乡亲,肯定也不会看着我们被抓走。”

    胡达猛地掀开鼓鼓囊囊的衣襟,露出腰间插着的三五把杀猪刀。

    其中一把刀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