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兽医,开局给朱标续命 > 73 陡生意外

73 陡生意外(3/6)

鄙夷地摇摇头,

    “狂妄至极!”

    “侥幸有了点成果,竟然如此傲慢!”

    “乡野郎中,不读书,不知礼。”

    许克生都不是医士,却已经可以出入咸阳宫寝殿,给太子开方子。

    他们是御医,太医院最高层级的医生,却只能帮着干一些分药、炮制之类的杂活。

    嫉妒、不忿的种子从昨天开始埋下,现在终于生根发芽。

    他们两个正说的过瘾,戴思恭来了,身后跟着许克生,还有几个太医院的医官。

    周慎行他们立刻闭嘴,上前迎接。

    戴思恭摆摆手,

    “你们忙,太子妃陪着命妇来探视太子,老夫很快就出去了。”

    太子妃吕氏带着东宫妃子、郡主陪命妇去探视太子,御医等宫外的男子需要来偏殿回避。

    众人都很沉默地各自忙碌,偏殿只有众人捡药的声音。

    戴思恭将许克生叫到身边,

    “启明,老夫认为下午将雾化的药做一下调整,增加一味药。”

    “嗯,是该调整一下了。”

    “那你认为老夫该增加哪一种药?”戴思恭竟然考校起来了。

    “大戟。”许克生毫不犹豫地回道。

    屋内的御医,医士都吃了一惊。

    大戟有毒性,用量稍有不当会导致恶心、呕吐、头疼。

    大殿响起一阵嗡嗡声,众人交头接耳,都充满了怀疑。

    周慎行以为机会来了,正要反驳,却听到戴思恭说道:

    “没错,就是大戟。”

    偏殿重归沉寂。

    日上正午

    大朝会散了。

    朱元璋留下了蓝玉。

    群臣在陆续散去,朱元璋高高在上,翻看着奏疏。

    蓝玉在御座下侯旨,仔细回想今天上午陛下的表现,似乎气色挺好,脸色不像往常,总罩着一层阴影。

    群臣散去,奉天殿十分安静。

    朱元璋终于放下奏本,问道:

    “你怎么认识的许克生?”

    蓝玉急忙躬身回道:

    “陛下,臣的乌骓马就是许克生治疗的。”

    朱元璋恍然大悟,汤瑾受伤那段时间,蓝玉有请许克生治马的打算。

    当时以为蓝玉是临时起意,后来一直没动静,以为他放下了。

    没想到真的去找了。

    “效果如何?”

    “陛下,乌骓恢复的十分好!”提到乌骓马,蓝玉眉飞色舞。

    “看来治疗很有效果。”

    “是啊,陛下,方法也很奇特。”

    蓝玉将治疗过程捡其中的要点说了一遍。

    听到许克生将骨头扔沸水里煮,之后再装回去,朱元璋感觉皮肤一阵发麻,

    “这也行?”

    蓝玉猛点大脑袋:

    “陛下,太可行了。乌骓马已经可以自己走了。只是康复期长,许生说要两年多。”

    “朕知道了。”

    朱元璋走下御座,走向肩舆,该回宫了。

    蓝玉没有立刻退下,而是躬身问道:

    “陛下,太子恢复的如何?”

    朱元璋头也不抬地回道:

    “甚好。能睡,能吃。”

    蓝玉听陛下语气轻松,就知道这不是安慰的话。

    蓝玉的心情瞬间无比放松,

    可以说,除了当今陛下,大明没人比他更希望太子身体康健了。

    蓝玉躬身告退,脚步轻快地出宫去了。

    正午阳光和煦。

    朱元璋回了谨身殿,换了便服在大殿内踱步放松。

    内官送来了一叠奏本,这些都是不经过通政司直达御前的。

    朱元璋从中挑出了锦衣卫的几本。

    随手打开了第一本:

    清晨,去松江府调查许克生过往的千户已经启程。

    朱元璋看了一眼就放在了一旁。

    许克生在京城的经历已经很清楚了,但是来京城之前很模糊。

    现在他给太子看病,必须调查的十分清楚才行。

    第二本就是一些京城琐事。

    其中一条,昨晚信国公施家法,将庶子汤瑾揍了一顿,今晨又斥责了罗管家,说是要整顿家风云云。

    朱元璋呵呵笑了,汤瑾是该揍,但是揍了之后有没有效果就不知道了。

    汤和晚年得子,对这个孩子几乎是放养的。

    第三本,锦衣卫上奏,朝廷通缉的悍匪王大锤在滁州再次犯案,杀了一个地方的县丞失去踪迹。

    朱元璋捻着胡子,陷入沉思。

    王大锤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就在江南,甚至可以说就在应天府周围。

    可是偏偏朝廷一直拿不到他。

    目前掌握的线索,王大锤三十岁左右,膀大腰圆,孔武有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