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俯仰人间二十春 > 36、十二时(五)

36、十二时(五)(2/3)

之中。

    抚州知府在入京的途中,服毒自尽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个档口出了这样的事,人人都惴惴不安。

    几个小内侍坐在廊下闲聊时,都难免私下里议论此事。

    将这件事传得神乎其神,有人说悄悄道:“你以为他是自己想死吗,那指定是有人要他死。给了他一笔买命的银子,神不知鬼不觉地便将他料理了,甚至不用脏了自己的手。”

    另有人道:“那想买他命的人是谁啊?是内廷的、还是抚州的?”

    “难说。”第一个说话的小太监摆出个玄妙神色,“依我看,只怕都有。你想啊,抚州那是什么地方,那是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啊,里头有多少油水,小小一个抚州知府吃得下吗?又或者说,若连他一个小小知府都能吃下这么多银子,那背后得有

    多大的贪官托着他啊。”

    “下过象棋吗?”那小太监像老学究一般摇头晃脑,“弃车保帅罢了。”

    另一个小太监一脸艳羡地看着他:“好哥哥,你如何能知晓这样多的东西。”

    “这是自然了。”说着说着,他又有些低落,“若没挨上这一刀,老子也能考状元。”

    说话的小太监名叫德霖,一个司设监管雨具的小太监,平日里无足轻重,却认识字也读过不少书。

    他们又说了一会儿话,德霖扛着扫把站起身:“得了,我也该走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拦都拦不住。”

    这几日,郁仪忙得宵衣旰食。

    一连几日都没回府,只住在自己旧时在北三所的直房里。

    永定公主来找过她几回,她都忙着写抚州官吏的口供,没空来和她聊上几句。

    这日郁仪才从刑部回来,又被永定公主撞了个正着。

    她身边的侍女抱了一个红木漆盒,永定公主当着郁仪的面打开,里头全是各色的珠花和首饰。永定公主拿了两支对着她比了又比:“喜欢哪个?”

    郁仪心里挂念着没写完的公务:“殿下是知道我的,我最不懂这些......殿下不如问问何司饰她们,许是比下官眼光更好些。”

    永定公主的眼珠儿转呀转,像是一只猫儿般慧黠。

    “整日里听她们说得太多了,今日偏想听你苏舍人的高见。”她握着苏郁仪的袖子摇了摇,“苏姐姐,你有没有什么特别想要的东西吗?”

    苏郁仪很想告诉她,自己真的很想知道抚州知府的死因。

    可惜永定公主年少烂漫,太后将她保护得很好,她也不需要试图去理解那些不属于她的血雨腥风。

    于是郁仪偏着头想了想,对她正色道:“能来到京师,一步步走到今天,我心愿已矣。

    永定公主露出失望之色:“这样啊。”

    郁仪不解:“公主为何今日要打听我的喜恶?”

    “有吗?”永定公主不承认,“随便问问罢了。”

    等她从郁仪那里出来,人有些恹恹的,叫过侍女道:“去把我的小仓库的东西数一数,拟一个单子来给我看。”

    *

    又过了几日,有官员从抚州传了信回来。

    郁仪看了落款不由得吃了一惊:“秦酌怎么去抚州了?”

    信是张濯交给她的,张濯平静道:“刑部自然是要派人过去的,怎么就不能是秦酌呢?”

    “只是觉得有些奇怪,”郁仪道,“他不过是个区区令史,不过是作写文字上的功夫,竟然会被委此重任。”

    张濯面不改色地将湖笔蘸满了墨汁:“你不觉得他不在京师的日子,似乎清静了许多吗?”

    秦酌平日里的确话多些,可他如今不在了,有时又觉得少了个说话的朋友。

    他虽嘴快,平日里却也没得罪过谁。若说真得罪了哪个人的话……………

    郁仪觑了一眼张濯。

    无非是秦酌曾说过让张濯洁身自好的话。

    “最多月余也便回来了。”张濯淡淡将手边的卷宗推给她,“瞧瞧这一本。”

    郁仪的目光落在纸面上,轻轻念出一个名字。

    “周朔平。”

    “他是抚州知府入京师前,见过的最后一个人,也是唯一一个不同寻常的人。”张濯如是道。

    听罢此言,郁仪不由得轻声道:“无论如何,也不该是他啊。”

    不怪郁仪做此定论。

    周朔平此人原本是建宁府建安县人,出身微末,屡试不第。后来转而经商,游走于闽浙多地,从贩卖木材茶叶起家,后名声大噪。攀上了当地赫赫有名的盐商,并娶了他的独女,一跃成为当地的数得上名号的富商。

    可周朔平此人,绝非是狼心狗肺之徒。自他发迹之后,在家乡与湖广一代都建立了数不胜数的书塾与粥厂,每逢灾厄更是一掷千金,不知道帮助过多少人度过难关。别说在南方,就是到了京师里,也遍布着他的美名。

    后来还因此,江西布政司特意为他安排了一个盐课司的闲职,虽然官阶不高,可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