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 > 第148章 高端难,难于上青天!

第148章 高端难,难于上青天!(2/3)

力也很大。

    简直就是个“人形压力怪”!!

    您自己听听这配置靠谱么?

    一台车,两套按摩通风加热座椅、四套通风加热座椅。

    光整车座椅采购成本就干掉了三万。

    单个座椅的成本超过六千。

    ……

    很多人以为,座椅通风不就是在座椅里安几个风扇嘛?

    纯粹是汽车厂商乱抬价。

    但实际上。

    “座椅通风”这个配置,在早期是很昂贵的。

    高端的燃油车,光选装座椅通风就要花五六千,如果加上按摩功能,起码要花到八千。

    这主要是因为,座椅通风的核心组件目前都不能国产。

    其中的“风扇、按摩模块、ECU”全都要依赖进口,占到总成本的60%以上。

    ——风扇要用进口的“低噪音离心式风扇”。

    ——按摩模块要用进口的“气囊式组件”。

    ——座椅ECU控制单元,要采用合资厂商才有匹配的“自适应算法”。

    还有其他的风道材料,都得进口。

    ……

    合资品牌车企,本身带有高溢价。

    无论是销量还是配置都支撑得起这种座椅。

    但国产车就不行了。

    截止到目前为止。

    国内自主车企三十万以上的高端车型,年销量才在1—2万台徘徊,占到整个市场的5%左右。

    大多座椅都要走合资采购。

    所以说许易的“冰箱彩电大沙发”计划。

    光是在第一项“沙发”上,就卡住了。

    因为行业的现状是——

    涉及到三十万以上汽车的核心配置。

    哪怕是座椅组件,国内都是没有自主生产能力的。

    这就很尴尬了。

    为什么现在行业内的国产车,几乎和“高端”绝缘?

    因为但凡涉及到“高端”这两个字的配置与技术,国产车企都不能自主生产。

    一个小小的通风座椅,都出现了很严重的“卡脖子”现象。

    而三十万这个级别,还只是高端的入门级别。

    再往上还有五十万、七十万、百万级、数百万级……

    国内自主品牌车企想都不敢想的级别。

    ……

    在众人纠结的目光下。

    许易也点点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走合资厂采购成本的确是太高了,令人难以接受。

    既然这样——咱们自研不就得了!!”

    话音一落。

    全场瞠目结舌!

    许易继续道:“这笔账很好算,如果咱们的下台高端家用SUV,年销量达到五万台,那么座椅研发的投入就能回本了,超出这个范围,只会血赚。”

    其实。

    放在当下的阶段,自研座椅确实非常不划算,比采购投入更大,高端车又卖不上量。

    可如果换思路想,将来国产普遍十五万到二十万的车型,都搭载了座椅通风按摩。

    那作为第一家国内量产供应自研通风按摩座椅的厂商,只要能把成本打下来,回报将是几十上百倍的增长。

    “我觉得可行,咱们的星辰S7考虑到成本因素,就没搭载座椅通风组件,甚至没提供选装……

    咱们如果拥有了自研的低成本座椅通风组件,成本打到三千元以下,到时候星辰S7进行改款,增加四千元的通风选配,相信也是有很多消费者愿意选择了,可以摊薄研发成本。”

    俞年发表意见。

    按照市场行情来看,二十万上下的车型都不提供座椅通风标配。

    部分高配车型,才会提供通风选装服务。

    用户需不需要“座椅通风”呢?

    答案是不光需要,很多地区的用户还是刚需“座椅通风”!

    线下用户反馈和星辰社区,已经有人在说这个问题了。

    只是出于生产周期和成本考虑。

    第一代的星辰S7,显然没办法给到“座椅通风”这个选项了。

    而且。

    星辰S7在其他方面“给得太多”,些许不满的声音也被压下去了。

    拿特斯拉来说。

    国产后整整上市五年,才提供了座椅通风选装。

    也是出于“配置简化、极致产能化”和“控制成本”的生产逻辑。

    ……

    “咱们要坚定全域自研路线!”

    “哪怕前面有再大的困难,再高的成本,这些……在国产化,销量冲上五万、十万之后,都会变得低成本化。

    低成本带来的高配置,高规格体验,才能让更多的用户选择新能源车,选择去买国产车。

    哪怕是一个座椅,只要成本高了,那也得自研!!”

    许易发表核心思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