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 > 第162章 江湖人称“小比亚迪”

第162章 江湖人称“小比亚迪”(2/3)

,双方要深入合作,一定要在理念上互相认同。

    否则哪怕有钱有资源,研发的技术路线不受重视也难得到发挥。

    他都这个岁数了。

    国产空气悬挂这个项目,极有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后一个研发项目。

    带着儿子和一帮学生创业,说追求梦想那有点虚,起码也是想真正做出点能令震动行业的东西!

    “嗯,我们星辰汽车的下一款车,是一台大尺寸的新能源SUV。

    所以我们这次过来,不光是要谈采购,而是想大规模现金投资入股,双方深入联合研发,专利共享,加快国产空悬的落地……”

    许易说明来意。

    收购孔辉是势在必得的一件事,有了对方的团队,将来底盘最核心的自研空悬部件,才能做到遥遥领先于行业!!

    不过。

    当他说到大规模投资入股,现场孔辉团队的几名核心高层,面色却没那么轻松了,甚至有迟疑。

    特别是郭孔辉,作为整个技术团队的主导人,也不是第一次创业了,心中自有一番抱负,自然不想丢失控制权。

    何况还要共享专利。

    这不是钱的问题。

    就在这时。

    许易的下一句话接上了。

    “我们星辰汽车首批采购量需要五万套,如果新车发布顺利,全年起码需要十万套空气悬挂供应。”

    …

    ——啊?

    夺少?!

    五万…十万套??!

    郭川忍不住瞪大了眼珠子。

    在场其他核心团队成员,同样开始呼吸急促了。

    很难压制着激烈的情绪。

    说实话。

    上来就要收购控制权,还要专利共享,的确很过分啊。

    是非常令人难以信服的那种。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

    孔辉科技目前的预期,其实只要把空气悬挂尽快量产落地,首年订单量能交付三万套,那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大成功了。

    毕竟预期是预期,结合现在的国内市场,每年三万套已经相当了不得了。

    到时候研发出来,他们也得找主机厂出货才行。

    而星辰汽车,却直接把答案拿出来,摆在脸上了。

    “郭院士,我们星辰的想法也不是要控制技术路线,而是帮助孔辉以最快速度成长实现国产空悬产业化,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

    毕竟按照现有进度,不加快发展,搞不好还要拉长两年的研发和量产落地周期。

    就算我们星辰这边看好国产空悬,也不一定等得及这个周期。

    况且我们还有充足的现金流,拿来支持后续的研发资金,在所有新势力车企里,没有比我们星辰汽车更重视底层研发的企业了。”

    许易给出必要理由。

    随着在行业里崭露头角,星辰汽车“研发狂”的名声也渐渐传出去了。

    不光三电和各种关键的部件搞自研,就连半导体这种也要插一手,主打能做的自己都做了。

    为了发展和挣钱,连老头乐都还没停产呢。

    说好听点,这叫“不拘小节”。

    说难听点,简直是“不择手段”啊!!

    这风格、这作风……不禁让人联想到另一家知名新能源头部车企。

    于是。

    近期星辰汽车又有了“小比亚迪”之称。

    就是不知道比亚迪内部对此怎么看了。

    很多人表示好奇。

    ……

    “这下我们真得好好考虑考虑了。”

    郭孔辉露出无奈的笑。

    星辰汽车开出的这个条件,远远超过他们自研空气悬挂所带来的阶段性成果。

    他不光要为自己的家族负责,也得为整个公司参与深度研发的几十名学生负责,大家都是股权持有者。

    肯参与进来做这种辛苦的底层研发,一干就是好几年,大家也希望能卖个“好价钱”。

    “许总,我想再问一个问题,你对底盘零部件领域未来的发展怎么看?”

    郭孔辉却又问道。

    许易略微琢磨了几秒,然后给出答案:“造车底盘是整体化工程,无论是转向、制动和悬架,互相都离不开,而且是木桶效应,取最短的那块打分。

    所以单单搞定某个底盘核心部件供应,也并不是我们星辰汽车的最终目的,一定要做整体化自研和系统调校工程。”

    郭孔辉心里感慨油然而生:“看来我们的共识达成了一致了。”

    只有对造车领域和底盘硬件有深刻理解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造车不是拼图。

    哪怕把所有的部件,都按九十分的标准拼好,也不一定就能得到九十分的答卷。

    很大程度还要依托于数据调校。

    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最后能成功的,一定是对这点有清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