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很乐意为这块电池买单。
双方第一次会面,仅聊了二十分钟就定下了合作。
“许总,对于价格方面我们没什么异议,但要求库存方面至少预留有一个半月以上量,且量产后的质量和良品率,电芯批次间一致性最好少于±1%。”
对接过技术细节后,沈伟对此非常满意。
出于首次合作,最担心的还是供货库存和良品率的问题。
毕竟是要用到旗舰机上。
目前星辰拿出来的这批样品是品质很高的,但也要有后续保障。
还是那句话,初次合作都需要一点点的信任,单一供应也需要双方多承担一些风险。
虽然那现在这块电池的性能和寿命,在整个业界都是领先的,但却没别的补充供应商可替代。
一旦星辰产能出现问题,很可能卡住的是整个旗舰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只有多备货了。
“沈总,造电池我们星辰是专业的。”许易没过多言语,而是展现出一种非常自信的态度。
质量和品控一直是星辰的强项,产能方面现在确认下来,那么早有铺垫的手机电芯产线,也能直接开工了,按照双方的协定,首发备货起码在150万块的规模。
……
6月中旬。
许易比之前轻松了不少,星辰L7优化后的几版试制车纷纷落地,硬件技术在经过了详细的测试和完善后,相继完成了落地验证的任务。
比较令人可喜的是,星辰自研的智驾系统与全新系统软件,也正式步入了成熟周期。
研发中心的测试场。
几台搭载校准好全套智驾硬件的工程样车,正在场地内部进行着调试。
除了其中一台样车顶的上架设了激光雷达收集多模态数据外。
其他几台车,都采用了量产的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感应。
整车的配置和量产几乎没什么差距了,欠缺的只是调教和细节上的调整。
“许总,目前我们自研的超感ACC巡航系统已经测试完毕,基于英伟达DRIVE PX 2平台,将外部传感器获取的图像数据加工处理后制成高精度点云,系统将所有DRIVE PX 2平台的点云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再经DGX-1处理后,就能融合为一副完整的模拟地图,可以完成全部高速路况和路标的识别……”
吴新宙说道。
内部智驾会议已经开过多次了,进度也在飞快推进。
团队和智驾中心搭建起来后,就将acc、lcc方案全部落地了,现在内部自研的算法模型也有了进展。
“高速路标与地图数据的采样,有三个团队在用测试车跑了,现在我们开通了两条的高速干道,覆盖了山栋区域支线高速,预计在十月前,能开通10条以上的核心国家级主干道高速。”
内部将目前的智驾项目称为Navigate on Autopilot,即L2+级别的领航辅助驾驶。
前期要主攻下来的路线,分别是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为核心的高速干道,把连接一线以及新一线城市的区域路段都跑遍,像京沪、京港澳、沪蓉这些国家级主干,车流量大也就意味着“用户需求高”,都是主攻目标。
经过内部讨论,和许易的激烈“提议”下。
星辰汽车算法摈弃了高精地图方案,直接开始了训练无图高速noa。
当然,前期的无图noa,也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联网和高精地图。
需要开通的路段,依然是需要详细数据采集后,配合导航的高精定位数据才能实现。
等他们内部的智驾模型彻底完善了,模型训练与数据标注、车端实时决策全部搞定后,也就能实现真正的“无图全国高速noa”。
“以我们目前的积累来说,主要还是堆数据、磨时间,实现全高速开通问题不大。”
吴新宙说道。
高速的路况对于他们这个团队来说挺简单的,几乎遇不到什么瓶颈。
需要训练的仅仅是不同匝道场景,以及一些不好收集的突发场景数据。
譬如路面障碍识别,路面塌方断层、前方车辆急停等这些意外场景。
在高速上比较少见,但你不能说没有吧。
万一发生了,需要车端正确的判断与识别。
甚至连车主在高速跟车时,误将刹车当成油门踩下去的情况,他们也得考虑。
这个就是主动AEB的范围了。
……
“还有城区数据,我让李力耕带团队去收集了,但不得不说国内的路况比硅谷以及欧洲要复杂太多,这一代实现城市noa的概率不大。
不单单要靠摄像头实现红绿灯和车道线,还要应对频繁的拥堵加塞、时不时窜出来的电动车、不按规矩行驶的三轮车老头乐,还有小孩行人这些,都得考虑……
有些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