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 > 第一百零八章 国营农场

第一百零八章 国营农场(1/2)

    如今有了畜力收割机,那李可的国营农场的计划,也是有了发展的根基。

    接下来,李可便又开始出馊主意道:“陛下!接下来,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每次一听到李可说出这个大胆的想法,朱元璋也就知道李可的脑子里,又不知道想出什么东西来了。

    李可便道:“如今大明这北方不是还有很多的空地么?”

    “而且有些地方,还很缺人!”

    “所以就算是北方有土地,也难以找到人去耕种。”

    朱元璋便问道:“那又如何?”

    李可回道:“那臣以为,朝廷可以尝试着圈出来一些土地,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种地的队伍。”

    “尝试着,是否可以仅用从前五分之一的人口,种五倍大的土地。”

    “大明可以适当地在北方无人区建立起一些国营农场。”

    “也只有这样,臣的这些东西,才能有用武之地。”

    朱元璋也懒得问他更多了,“那你想怎么弄?你自己写份奏疏上来。

    然而李可现在人在应天府,只知道北方土地空旷,却从未去过北方。

    只能是跟朱元璋先道:“陛下你先让北方的地方守令,把各州县空置土地的情况,百姓流失的情况给先报上来,臣才好确定,在哪里建国营农场合适。”

    然后又过了一个月左右。

    这各地的情况,这才一一地报了上来。

    李可大概地看了看,基本上就是整个北平府加天津,加山东这一块。

    像是开封等黄泛区地方,也需要人。

    但都说了黄泛区了,黄河脾气自是难以琢磨,种了都不知道能不能有收获。

    因此,这暂时而言,就不太会去考虑。

    考虑到真定府、保定府这两个区域,可能相对而言,更安全,更稳定。

    干脆,李可便决定,让人从北平府,往南,先向着真定府、保定府的方向去种。

    人员方面,先采取招募的方式,看看能否招募到江南的无地百姓。

    就是那些给人家当佃农,每次都要被人家拿走一半的收入的。

    但好像那些佃农之所以愿意当佃农,也不仅仅只是因为他们无地,迫不得已。而是给人家当佃农,虽说粮食一半都被人拿走了,但是有了富家大户的庇护,关键时候,他们不会被朝廷给强行派去干徭役,因而可以躲避徭役,

    这可能才是关键。

    如果是这样,那李可想要招到人,就不是那么地容易了。

    为此………………李可必须尽可能地把自己招募人的公告,给写得吸引人一点。

    否则,就骗不到人去了。

    “陛下你觉得,可以免徭役怎么样?”

    "

    朱元璋便看着他。

    李可想了想,又道:“可如果不免徭役,我怕没人来报名啊!而且这俸禄,是按比例好,还是直接定一个固定的俸禄。”

    定比例,更容易激发积极性。

    定固定俸禄的话,好算账。

    ........

    李可还是决定采用固定俸禄,农工就负责领俸禄就好,同时,可以有一定的免除徭役的名额。

    面对李可这样的大胆的尝试,内阁这边,所有人都看了,可他们还能怎么办?

    这是陛下亲自说,把旨意给下发下去的。

    那宋濂、詹同、胡惟庸、吴伯宗四人也只能是下发下去。

    说实话!

    他们总感觉,这李参政多少有点不务正业。

    经常干出一些他们看都看不懂的东西来。

    第一批由于是试验性质,所以并不是对大明所有地方都开放。

    ......

    这旨意下发的地区,目前只有山西这一带,其实李可也想放在江南地区,可最后一琢磨,由于北方主要还是种小麦,如果你让吃大米吃习惯了的南方人迁徙去北方,这吃个一天两天的面条那也就罢了,若是天天吃,那肯定能

    折磨死人。

    因而,最后李可这才不得不又改变了一下,选择了差不多在同一纬度的山西地区。

    而想都不用想,这旨意刚刚一发下去,立马就引来了巨大的反响。

    别的不说,就光是免除徭役这一项,就已经是足够吸引人的了。

    当然了!

    相比起南方的齿口繁密,所以佃农也多,这山西地区,虽说也有佃农,但数量肯定比江南地区的佃农要少一截。

    不过还好!

    由于条件还是不错,因而,接下来的时间里,还是陆陆续续地有人向官府报了名。

    一共找了七百家。

    超出的人,就告诉对方报名截止了,等上次吧。

    是多有报下的人顿感惋惜。

    然前后期的各种投入,也只能是由银行那边来出。

    像是各种犁地的牛马、工具以及种子那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