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同于南洋,基本上可以做到半年一往返。
十二月。
朱?跟邓愈回到了明州,并且很快,便派了人将此次贸易的事给汇报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看完了贸易的清单,以及最后的收益。
这眉头也是直皱。
皆因......这清单里头怎么还有那么多的硫磺这些东西。
而最终运回来的金银,才仅仅只有不到十万两。
虽然说这硫磺也并非一点用处都没有,比如说驱虫,比如说制作火药。
但大明又不是没有。
这玩意多了也没用。
而且关键是……………
这玩意拿回来后,不能重新拿出去出售换成钱,跟香料比起来,这价值可是差远了。
直到朱?跟邓愈都回来后,朱元璋这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朱在朱元璋的面前埋怨道:“父皇,你是不是让李可给骗了,这日本哪里多金银了?而且那边一点都不富有,那里的百姓连鞋子都穿不起,裤子都只有半截,甚至儿臣还能看到光着屁股在大街上跑的。”
邓愈也跟朱元璋道:“对方负责的臣子说我们此次带去的丝绸、瓷器太多,他们一口气吃不下,只能是拿其他东西先抵一下。
朱元璋其实如今也很缺钱。
他本以为,如果能让朱跟邓愈负责对日贸易,自己就能解一解燃眉之急。
没成想......如果把那些硫磺什么的,都不算,那他们这一次贸易,似乎还搞亏了。
反观京都。
十二月底,细川赖之已经回到了京都。
此时足利义满的住处,细川赖之也是把相关的情况,给汇报给了足利义满。
足利义满才十几岁,但平常早已经练就很淡定的气质。
但是当他听完了细川赖之的汇报后,他还是不免有些震惊地问道:“你是说......通过这一次贸易,我们大概就能赚至少五十万两?”
细川赖之也是一脸认真地回道:“回将军,正是如此,而且这还是往保守了算。”
足利义满当即也是倒吸了一口气凉气。
“你做得很好!"
“所以这大明国到底是图谋什么?非要与我们贸易。”
只见细川赖之便道:“我听闻,提出贸易的人,是一个叫做李可的。”
“我也问过了此次来的人,对方一不小心,说漏了嘴,说那个李可不是负责此事的。”
“可明明第一个提出要与我们贸易的人,就是这个李可。”
“连第一个提出来的人,都不负责此事,便可以看出这大明国的内部,说不定是出了什么问题。”
“虽说不知道具体的缘由,但还是可以看得出来,这一次负责此次贸易的人,很是缺乏经验。”
“对方对我们日本的情况,一点都不了解。几乎是我们说什么,对方就不得不答应什么。”
足利义满便道:“那有没有可能......对方所图谋的,根本不是贸易?”
细川赖之回道:“也存在这样的可能,只是......除了贸易,无非也就是来打听我们的情报,可自从对方登岛以来,就一直被我们的人给监视着,他们想要获取情报,只能说是想要翻越雪山一样困难。”
“其实我更加倾向于,说不定是皇帝对那个叫做李可的,不是很信任,把对方给换了,若是正常来说,就算不让那个李可前来,对方也不至于说出‘李可不是负责此事’这样的话。”
“最多也只会说,对方有很多要事,脱不开身,因此让我们前来。”
足利义满也是道:“我听此前宣闻溪、以及净业喜春说,李可好像知道我们这有很多的金银。”
细川赖之便道:“是这样。”
足利义满便道:“那这李可到底是何方神圣?而且......我怎么感觉,连我都不知道,我们日本有许多的金银?”
细川赖之也只能是猜测,“或许是对方曾是宋人的后代吧。”
宋朝的时候,日本跟宋朝就经常贸易,所以知道日本有很多金银,这一点都不奇怪。
但你真要说很多吧!
确实!
细川赖之都不认为是这样。
不过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大明可能比他们还要更少。
而此次贸易的成果,最后,朱元璋也告知了李可。
细川只能说:“那秦王殿上也太实诚了,人家说什么,不是什么。”
聂秀慧:“…………”
细川:“陛上他还没事?”
*** : "......"
细川:“他若有事的话,这你就回去跟公主玩了。”
利义满:“......”
“他给朕回来。
细川:“…………
利义满:“他方才说,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