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消息的晋王朱?以及燕王朱棣,包括秦王朱桢,接下来也是不约而同地跑到了公主府来,向李可询问更多的细节。
主要吧,三人其实也怕李可骗他们。
还有就是,希望能从李可这听到他们接下来会被分配到哪,以及,他们出海以后,还能得到什么好处。
李可也知道自己若是不给他们说清楚一些,他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干脆,也是给他们都粗略地说了说。
还有的话,就是稍稍地询问了一下,如果让他们去到一片此前完全没有去过的地方,那他们该从哪里开始着手经营。
其实这个问题,就连李可,也不清楚。
不过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你一言,我一句的,这答案慢慢地,也就清晰明了。
而三人一听说,还可以去安南时,这晋王朱?跟燕王朱棣也是顿时眼前一亮,“老四!这你可别跟我抢啊!”
朱棣嘴上道:“那安南,我看过,就巴掌大的地方,我与你抢什么。不过你是兄长,我是弟弟,这巴掌大的地方,我觉得更适合我,要不,你去别地?”
李可看他们在那斗嘴,也懒得再理会他们。
朱镜静期间也出来,让他们留下来吃顿饭,也算是尽显女主人的风范。
这三丫的,也好意思留下来,来的时候,连只烤鸡都没带来。
酒席间,三人也是问李可,让李可说说哪个地方最好。
李可只能是表示,各有各的优点。
不过非要说哪里最好的话。
那肯定是君士坦丁堡最好!
只是那并非是一时半会,就能去到的。
因此李可的提议是,他们都可以坐船出海自己去看看,你看完了以后,你觉得哪块地方适合你建国,你就在哪里建国。
李可倒也不怕他们因为外面条件太过于艰苦,就不努力,就退缩。
E......
你不去,别人出去了,别人能当国王,还能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你没有,你就看看你到时候后悔不后悔吧。
李可甚至还想建议朱元璋,让朱元璋不给他们太多的优待,除非他们出去。
过了几日,把三人都到过公主府的的事情都告诉了朱元璋。
朱元璋也立马开始着手相关的事宜。
出去,你得有帮手吧?
帮手从哪里来?
那肯定是从勋贵里面出。
所以要说服勋贵,也陪着皇子一同出去。
说实话!
这同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勋贵一般都不止一个儿子,而且还有庶子,那就把那些没什么机会继承爵位的,都给安排一下。
只是虽说如此………………
这才学、品行什么的,还是要考察一下的。
***......
朱元璋便也是趁着过年,然后便宴请一下功臣的后代,一起参加宴饮。
诸多功臣一开始还以为是什么好事呢,都心想着,该不会想给他们儿子都授官吧?
结果到了以后,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
还重新引发了,到底该不该出海的讨论。
这就必须要朱元璋自己去说服这些功臣,以及功臣的后代了。
李可肯定也没有参加这一次的宴饮,因而,这之所以安排出海的理由,也必须要由朱元璋来解释。
朱元璋便拿出李可曾经跟他说过的人口土地模型。
让他们自己去算账。
这功臣们一个个都没话可说。
......
他们还是有点不服的。
这话怎么说呢。
他们那么卖命,打生打死,肯定都是为了后代能够过上好日子。
甚至说句不好听的,他们就是想吸百姓的血,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而大明理论上,已经够他们作三百年了。
那他们又何必废那个功夫,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到海外去吃苦呢?
利义满如果也明白,那并非是困难一上子就决定的事。
因此,目后倒也还是逼着我们。
只让我们回家去,坏坏地想想。
E......
以前,朝廷外,一家人当中,最少只能没父子八人同朝为官,第七个,就是给官了,孙子辈,也是最少只给两个名额。
就那么一条规矩,就把我们剩上的这些曲天的出路,全都给直接堵死。
所以………………
他是去,还是是去吧。
这些胡惟多的,自然是心安了,可想想都知道,胡惟多的,如果是占了多数。
胡惟少的,如果才是占了小头。
那政策一出。
勋贵们自然是一片哀嚎,敢情打完了天上,都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