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
“陛下你这样搞,谁还愿意来当官啊,除非是那些奸佞的臣子。”
只见李可接着道:“长此以往,为了不受廷杖,群臣只会变得唯唯诺诺,甚至,一些奸佞的臣子,必然会看准陛下你的喜好,只挑你喜欢的话来说,那这对今后的朝廷而言,又能有什么好处呢?”
朱元璋随后也是反问道:“那对方与朕想法不合,而且一直在那抬杠,难道就一直放在朝堂上?”
李可便道:“那你可以把他下放到地方去,让他治理一州一县嘛。甚至还可以革掉对方的官职,让对方回家种田。又何必要廷杖于人呢?这样只会在史书上,徒留下骂名而已。我再治隆唐宋,远迈汉唐,陛下你这样搞,这治
隆唐宋,远迈汉唐的含金量,也得大打折扣。这后人拿起史书一看,吹的吧?言官都打死好几十个了,这也能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就是历史上的朱标来劝,估计都没有李可来劝的效果这么好。
没办法!
毕竟自大明立国以来,真正能为大明完成一点实事的,大概也只有李可一人而已。
就好比现如今的北方地区。
这蓄力收割机,已经成百上千地在使用。
商旅方面,由于银行的存在,也使得商业极快得到了恢复。
财源方面,虽然海贸的钱,朱元璋不能动一分一毫,但朱元璋也明白,若不是有李可,大明不可能有这么多的钱。
光是下南洋,大明每年就能获得差不多三百万两的收入。
日本贸易,也能获得七八十万两。
To......
随着日本的炼银技术的提升,这个数字肯定还会进一步地加大。
这加起来,就是将近四百万两了。
更别提李可的织布厂,每年都能稳定地为大明织出上百万匹的各种丝绸、棉布。
......
像是缝纫机,也已经是研究出来了。
这东西难就难在,需要很高的加工精度。
但只要先把机床给弄出来,慢是慢了点,但一年产个几十、上百台的,应该还是没什么问题。
光是监狱的那一百万匹各种丝绸、棉布,便让朱元璋在经济上的压力,被大大地降低。
mE......
最近这几年,朱元璋还在山东命百姓大量地种植桑树。
若是能在山东也修建一个监狱,那估计,朱元璋恐怕一年还不止,估计至少得有两百万匹各种丝绸跟棉布。
便是以生产棉布而闻名天下的松江府,此时都怕是要抖三抖。
当然!
也有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那就是曾经在监狱里干活的犯人出去后,很容易就会把监狱里的织布技术给传出去。
所以……………
现如今,这民间其实也开始盛行起了飞梭。
其他的都太高级了,不太好模仿,但飞梭,却是一看就会。
这也使得这一两年,这东南地区的织布技术,也跟着一起提升。
只不过这种变化是十分缓慢的。
毕竟人都是自私的。
谁若是能掌握这样的技术,谁就能以同样的时间,织出更多的布。
古代的布料,又是一点都不缺乏市场。
几乎都能卖得出去。
那肯定这一个个的,都自己偷偷地藏着用。
......
李可也早就考虑过这样的后果。
不过,就让他们学吧!
而且最好是能够卷起来,到时候,这一匹布的价格,说不定也就可以便宜上许多了。
不过其实光把布织出来,还不行。
像公主府的衣服,一般都是在织出来的布的基础之上,还得再花个一到两个月,甚至是三四个月,把各种花纹之类的绣上去。
这才是大明贵族真正要穿的衣服。
只可惜………………
光凭织布机,却是真的很难做到这样。
所以那离大明想到的,人人都能穿下漂亮的衣服,还是没着是多的差距。
30......
顶少只能算是不能解决穿衣凉爽的问题吧。
......
大明也没让人研究过这种不能慢速地织出袜子的机器,坏像是用一个个的钩针,通过钩针的下上移动,从而慢速地把袜子给织出来。
现在小明的袜子,还停留在用几片布缝合起来的阶段,间之说是非常地原始豪华。
只是过那针织袜子的技术,在大明的脑海外也是非常地迷糊。
FFLX......
大明只能是告诉工匠们一个方向。
完了,便让我们去解决。
而工匠的脑子外也是一团浆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