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这个学霸过于自律 > 第105章 能发年刊的毕业论文【万更求订阅】

第105章 能发年刊的毕业论文【万更求订阅】(3/7)

地方吧。”

    此话一出大家自然都无异议,随即便乌泱泱一群人前往校外饭店。

    ……

    燕大参赛队伍成功拿到高教社杯奖,这无疑算是件很有荣誉的事。

    毕竟燕大数院作为国内数学殿堂,以往数学建模竞赛却未拿到最高奖项,没少被外界媒体和网友诟病。

    天涯社区论坛上,有时都能看到相关吐槽帖子。

    为此数院特意举办院内自己的挑战杯。

    就是想选拔出,更优秀综合水平高的参赛队伍。

    如今徐铭和蒋旭以及朱志轩,以全员大二新生的身份获得最高奖项,无疑是对燕大数学殿堂的最好说明。

    当获奖情况在官网公布,并被一些媒体报道后,社会上多少有些人讨论。

    其中最火的天涯社区相关板块,也有人发帖指出燕大数院的实力。

    加上燕大学生,同样有不少人兼玩天涯社区,跟帖回复的内容颇显和谐。

    “今年高教社杯奖被燕大的队伍拿到,并且三个人都是数院大二新生,这回没人讲燕大的数学不行了吧。”

    “全员大二新生的话确实厉害。”

    “以徐铭的数学和计算水平参加高教社杯,我只能说对其他人是降维打击。”

    “这个徐铭很厉害吗?”

    “我们燕大数院的天才,刚入学就发SCI论文了,能不厉害吗。”

    不过当帖子的热度逐渐变大,引起社区内其他用户注意后却有人觉得这不算什么。

    “只是参加个数学建模竞赛而已,就算拿到高教社杯奖也称不上天才吧?”

    “啥时候能像陶哲轩那样,三十岁拿菲尔兹,再在论坛里发帖吹国内所谓数学天才。”

    “说实话这些竞赛成绩除了保送保研,在国际数学上根本没任何用处,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国内的年轻数学家拿到数学奖项。”

    而就在专家面试结束的当天,燕京大学也正式在校内发布公告。

    对徐铭的队伍获得高教社杯提出表扬。

    并给予现金奖励。

    另外燕大还以学校的名义,向徐铭的母校东坪一高发送喜报。

    告知这份荣誉的同时,对东坪一高为燕京大学培养出优秀人才表示感谢。

    然而校内未名社区论坛上,却没多少人谈论。

    就像是知道了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自然表现不出多少惊喜情绪。

    况且徐铭先前都不知道几次登上未名top1,大家太过熟悉之下阈值高起来,也就变得不太去关注这种小事。

    但其中有一个群体属于例外。

    那便是今年新入校报到的大一新生。

    九月下旬结束校外基地军训,正式上课两三个学周。

    突然看见自家学长拿到高教社杯奖,心里面肯定会涌现出骄傲自豪之感。

    结果学校的未名社区,却基本没什么人谈论。

    难免心里会浮现出问号。

    10月22日,周一。

    理教楼某阶梯教室内,刘新杰依旧担任助教,给新生上数学分析习题课。

    碍于去年徐铭带来的印象太深刻,看到自己写在黑板上的经典例题,让人上来依次给出解题步骤时,有不少人都写出了错误的答案。

    不由得暗自感慨这届新生水平不行。

    整体实力低于徐铭那届。

    于是在习题课快结束的时候,便拿徐铭举例子。

    没办法。

    只能说徐铭的例子太好用了。

    “你们的基础有些薄弱,若不尽快组建学习小组,我担心这周习题作业很难收齐。”

    “这点上要以你们的上届学长徐铭为目标。”

    “他除在摸底考试中提前交卷拿到满分,还通过了院里三位教授联合出的屠神题。”

    “去年可是未名社区的风云人物。”

    “现在已经提前保研,成为了我的新师弟。”

    随着他话音落下,教室内有了解过徐铭的人,当即举手说出心里疑问。

    “刘师兄。”

    “徐学长在学校这么出名的话,怎么这次获得高教社杯奖没多少人讨论?”

    此话毫无疑问讲到了不少人心趴上,纷纷接过话茬跟在后面附和。

    “这应该是值得咱们数院庆祝的事吧?”

    “摸底考试这么难,徐学长竟然拿到了满分,这我之前还真不知道。”

    “提前就被院里保研,好厉害。”

    “刘师兄能让徐学长过来给我们上节习题课吗?”

    刘新杰把底下同学的话悉数听进耳中,眼看话题有种越来越偏的趋势,连忙开口把话语权给重新收回来。

    “你们私下里多去看看未名社区去年的帖子,就知道为什么没人讨论高教社杯了,因为这份荣誉对徐铭来说是最不值一提的。”

    “至于让徐铭过来给你们讲习题课,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