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种机会,别说是硕士研究生,哪怕博士后都可遇而不可求。
并且也没指望徐铭,能像在奥运场馆无线定位项目中那样做出贡献。
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嘛。
结果万万没想到,徐铭在理论数学领域,竟会进展的如此迅速。
凭借一篇论文引起数论界狂欢不说,还被国际数论会议组委会特邀进行报告。
这种资格很多数学教授都拿不到。
如此看来倒应该放手,让徐铭专注于理论数学研究。
奈何想到徐铭在奥运场馆定位项目的表现,就又觉得这样实在太过浪费天赋。
心情五味杂陈下,他暂时把念头抛在脑后,向徐铭传达北斗总工程设计师孙稼栋院士的话。
“徐铭。”
“孙院士让你在国际数论会议上好好表现,为咱们国内数学界争光。”
“告诉海外数学专家,来自东方学者的实力。”
把许崇兴教授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徐铭顿时神色一正斩钉截铁回答。
“我会的。”
接下来的时间,田纲院士和导师张鲁平,又针对这次数论会议向徐铭告知必要的注意事项。
中午更是一起在学校食堂里吃饭。
与此同时。
燕大未名社区论坛上,两个新发布的帖子,很快成为讨论热度最高的存在。
“燕大数院史上最高规格毕业答辩,你见过答辩委员会比答辩学生还多吗,沾徐师兄的光有惊无险通过。”
“今天刚得到的最新消息,徐师兄将出席下个月的国际数论会议。”
尤其跟帖数量,尽管处于吃饭时间段,增长速度都丝毫没有减少。
甚至连其他学院的学生,都很感兴趣参与讨论。
“刚听学长说今天的毕业答辩,好家伙几个院士一大群数学教授,感觉单是想想估计都腿肚子发软。”
“这种毕业答辩阵容,确实打破学校记录了,感谢徐神创造新历史。”
“要是搁我指定延毕。”
“那么多教授来听徐师兄的答辩,真是太有排面。”
“恭喜徐师兄顺利本科毕业。”
“必须要指正一下,徐师兄不单出席数论会议,还受邀进行报告呢。”
“以学生的身份受邀参加国际数论会议,这才是真正的排面好不好。”
“为什么箐华数院就没这种数学天才,果然箐华终究比不过咱们燕大。”
……
徐铭对于未名社区论坛上发生的事,并未特意去关注甚至说主动发帖。
晚上还是倪明杰提起,说他在社区又火了。
对此自然是早已习以为常。
见怪不怪。
何况眼下对于他来讲,手上还有很多事需要去做。
距离国际数论会议在波恩大学召开,满打满算仅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他除撰写特邀报告内容外,仍要编写基于多模态扰动扰动策略的集成学习算法。
利用载波相位残差构建多路径地图库。
这是他结合先前的经验,以及查阅各种资料,在参数直觉能力下确定的研究方向。
最有可能解决城市峡谷环境中,卫星信号折射导致的定位漂移问题。
反正他依靠算法内化和代码通感,编写起程序算法效率非常高,甚至要比得上几个人的团队合作,倒也不会花费太长的时间。
否则先前那几个算法方向,不可能那么快便确定存在错误地方。
时间进入到六月份。
作为毕业季,每个人的心情都不太一样。
在期末考试结束之后,数院203宿舍内,则充斥着分别的伤感氛围。
“徐铭。”
“我们就先走了,咱等开学见。”
寝室里倪明杰收拾好自己的行李箱,主动同坐在床铺下面书桌旁的徐铭搭话。
因过几天徐铭就要出席国际数论会议,自然要暂时留在学校。
若只是这种情况大家肯定还是有说有笑,关键暑假过后徐铭便是数院在读博士,届时会搬去博士单人宿舍。
虽大家都在数学科学院内,但以后见面的机会肯定会少上很多。
蒋旭这时也没沉默,当即接过倪明杰的话茬跟在后面沉声附和句。
“祝你此次报告圆满成功,在数学领域越走越高。”
“谢谢。”徐铭回以微笑点头道谢。
“铭哥加油。”
“徐铭去参加国际数论会议是好事,以后咱们和别人讲起来脸上都有面子。”倪明杰在朱志轩后面补充。
眼见氛围变得越发伤感,徐铭只好主动开口,微笑着打趣一句。
“你们干嘛都这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以后又不是说再也见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