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和他的担心不同,田纲却对徐铭充满信心。
并不认为徐铭会放弃理论数学。
于是便没有采取行动。
毕竟偶尔研究些物理文献资料,倒也属于正常,作为导师不能要求禁止。
结果没有想到,科学期刊那边如此效率,仅才过去几天便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了短讯。
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彻底点燃物理学界。
关键国内很多人都对此展开了讨论,纷纷猜测起徐铭今后的研究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真的担心,徐铭要研究物理。
所以他们几人便想找徐铭询问清楚真实想法。
结果没想到人竟去了箐华杨老那边。
田纲此刻也有些确定不了,他先前带领徐铭前往波恩大学参加国际数论会议,能够感受到徐铭对数学的热爱。
尤其上台对多尺度解析筛法报告时,那种展露出来的自信和胸有成竹。
让人很难相信会放弃数学。
奈何现在徐铭似乎被杨老看中,这要是今后深入去研究凝聚态物理的话,在数论领域能投入的时间就少了。
今后还能否拿到菲尔兹奖,都将是未知数。
“我觉得要做通小徐的思想工作,起码先在数学领域做出一番成果,等拿到菲尔兹奖后再去研究物理,这样有了扎实的数学基础后,对物理学来说也会事半功倍。”
郑以中没等田纲院士开口,便接过张鲁平的话茬表明自己的观点附和。
他的想法比较简单。
总结下来便是支持徐铭研究物理,毕竟单凭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的表现,确实不应该辜负这种物理天赋。
但绝不能就此放弃对理论数学的研究。
主要绝大部分数学家,都是在年轻的时候,贡献出整个人生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学术成果,加上菲尔兹奖对获得者的年龄要求,优先深入研究理论数学是对的。
反正诺贝尔物理学奖,可没有所谓年龄限制。
田纲听完郑以中的这番话,对此也深以为意,当即拍板做出决定。
“我们也去箐华,先问清徐铭的真实想法再说。”
话音落下没有任何迟疑,当即便转身朝着楼下走去。
至于讨论教室内的吕昂和杜翰文他们四个,整个表情早已变得麻木呆滞。
哪怕几位教授的身影彻底消失在视野,身体都还保持着原本的动作,实在是在短时间内受到了太多的刺激。
对徐铭都已经不足以用羡慕表达。
先是被物院的唐教授告知杨老邀请见面,后边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田纲院士,领着两位教授也过来找人,这种待遇不夸张的讲做梦都不敢想。
“你们说我这辈子能体验上徐师弟的这种待遇吗?”
紧接着当吕昂的声音在讨论教室内响起,瞬间便迎上三双心照不宣的白眼。
同时相当认真的给出评价。
“天还没黑呢。”
“这辈子我觉得是不可能了,下辈子嘛……概率估计也不大。”
“放弃吧,人怎么能和神比。”
……
徐铭并不知道几位师兄的情况,他跟着唐教授不多时便来到箐华大学。
有着上次去物院低温材料实验室的经历,对于箐华园内的建筑布局熟悉不少,就算还称不上轻车熟路,但找准具体位置没啥问题。
不过这回当然也用不着他找路。
根据唐亚愚教授的介绍,徐铭知道杨老把科技馆二楼当做了自己的办公室,平时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这里。
除进行自己的工作外,下午有时还会和来自其他高校的优秀青年交流。
并解答某些疑问。
而值得一提,徐铭在来到科技馆楼下后,又见到了位老熟人。
正是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项目的另一位负责人。
箐华大学物院教授王其坤。
“王教授好。”
徐铭近前主动打起招呼,始终保持着谦逊礼貌态度。
“杨老在楼上办公室,他对你的控制方程公式,可是赞不绝口啊。”王其坤看向徐铭的目光满是欣赏。
边说着杨老的态度边朝楼上走去。
期间唐亚愚也没沉默,不忘跟在后面补充两句。
“王教授可没少在杨老面前夸奖你,说你是他见过最有物理天赋的学生。”
“我也是实话实说罢了。”王其坤淡笑着摆手。
徐铭则顺势回道:“谢谢王教授。”
说着三人也终于来到科技馆二楼,待王其坤抬手敲响办公室的房门,里面顿时传出一道浑厚的声音。
“请进。”
徐铭首次来到这里,跟着两位教授进去后,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