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在高速特定攻角机动下,出现低幅震颤,应当是飞控系统和机体结构,以及气流之间产生了不利的耦合。”
传统方法下面对类似问题,往往依赖风洞试验,来调整滤波器参数。
但过程往往缓慢且难以根除。
如果想彻底解决飞控系统存在的问题,保证原型机能够在明年提前首飞,把希望放在传统方法上肯定不可取。
徐铭虽是首次接触飞控系统优化工作,缺乏对此领域的丰富经验。
却可以凭借模型解构,对问题进行拆解重构。
把面临的困难,转化为数学和物理或者算法问题。
当念头停留在这里,下秒他没丝毫犹豫,当即拿过旁边的笔和草稿纸,边在上面演算推导边自顾自低喃。
并随时间流逝,整个人的眼睛越来越亮。
“对现有问题重构的话,或许可以将震颤视为一个动态系统稳定性的优化。”
“而非传统控制问题。”
……
不知道过去多长时间,正在他思路逐渐清晰时,突然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
同时伴着宋振宇的声音。
“徐师弟。”
“进来吧宋师兄,门没锁。”徐铭闻声暂时停下手上动作回应句。
下秒宋振宇推门进来,手中提着个饭盒。
“没想到师弟今天刚来就忙到这么晚,我估摸着你可能晚上会饿,便顺手带了点宵夜也好能垫垫肚子。”
宋振宇近前把饭盒放到办公桌旁,注意到徐铭面前散落的几张草稿纸,略作思索还是又关心了一句。
“吃完还是早点回去休息吧,目前的飞控系统,我们研究了也有不短时间,但针对特定速度攻角下的震颤和控制算法的优化,始终没有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虽然眼下所里有着不小的压力。”
“不过正常休息还是要保证好的。”
把宋振宇的话听进耳中,徐铭点点头回应。
“放心吧宋师兄,我有分寸。”
刚才他看了眼时间,发现也才刚过晚上十二点,这对他来讲距离睡觉明显还早着呢。
何况现在正是思路清晰的时候,肯定要趁机把优化方案给确定下来。
“那你注意别太晚,明天的会杨总师也会参加。”宋振宇面对徐铭的回答最后交代一句。
说完也没有过多耽搁,转身离开并轻手关好房门。
这边徐铭自然不会客气什么,先把宵夜吃完,才又继续研究控制算法的优化。
为快速研究完那些资料数据,在深度学习状态下沉浸两三个小时,傍晚吃那些食物早就被消化完,刚好正是肚子饿的时候。
……
翌日。
上午九点左右。
针对国产新型隐身战斗机的研讨会,在杨威的主持下正式召开。
开始的时候,杨威则主动向在场其他人,详细去介绍关于徐铭的身份。
“相信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今天会上有新人,那我就先大家介绍一下。”
“徐铭来自燕京大学数学科学院,除有着很高的数学水平之外,在算法编程上也非常的有天赋,尤其所构建的电磁耦合相场模型,成功帮助航空材料研究院,在短时间内设计出可行的隐身涂层方案。”
“航发集团使用此模型后,每年都能节省一大笔经费并且缩短项目研发周期。”
“这次我把徐铭请过来帮忙,主要是解决咱们飞控系统的优化工作。”争取在明年成功实现原型机的首飞。”
杨威的话音落在这里,下秒立刻扭过头,向旁边的徐铭投去目光。
“小徐。”
“你给大家打个招呼吧。”
“大家好,以后请各位前辈多指教。”徐铭闻声主动站起身谦逊和众人问候。
此刻坐在这里出席例会的,基本都是研究员,负责国产新型隐身战斗机的研发工作。
但在经过上次风洞试验的事,加上网上新闻,大家对徐铭显然并不陌生。
相反还有着几分期待。
毕竟越是相关人员,越清楚相场模型预测颗粒粗化反向优化涂层设计方案的含金量,看到徐铭如今参与飞控系统的优化工作,那自然是高兴都来不及。
只要能尽快解决飞控系统的问题,那对他们来说便是最值得开心的事。
“指教可谈不上,我们都期待着你能过来。”
“互相交流学习嘛。”
“没错。”
“能和你这位天才一起研究项目,说不定很快就能找到系统的优化方法。”
“先坐吧小徐。”杨威笑着冲徐铭摆手。
徐铭听到大家的话,对锦飞的氛围颇为满意,应声重新坐下后便暂时保持起沉默。
认真听其他人进行汇报。
类似的例会,几乎每周都要召开一到两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