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还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威滕教授,对于此事最为高兴。
基本上整篇邮件,都在称赞他选择研究物理,表示这是件非常正确的选择。
而最后一段,则不忘提及弦理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威滕邮件的原因,紧随其后德利涅教授也来了封新的邮件,内容是对方在代数几何,以及平展上同调上的一些新的研究心得,并且鼓励他坚持自己的思路方向继续走下去。
明显真有点担心,他会受到威滕教授的劝说。
面对两位学界泰斗,如同小学生的做法,徐铭对此也可谓是哭笑不得。
只得分别给他们回复。
除此之外,自己社交软件企鹅号上,最热闹的无疑是高中班级群和大学室友群。
纷纷向他送上祝贺,简直比他自己还要高兴。
说起来班上的同学们,除少数读研的人,眼下基本上都开始参加工作步入社会。
平时群里大家都在潜水不冒泡。
反倒是他上了热搜新闻,使得同学全部现身,让大家仿佛找回到几分学校时代的青春感觉。
当然他也并没有什么高冷架子,往往会抽出时间在群里同大家交流一会。
尽管随着自身在学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国内很多重要科研机构兼任研究员,却反而觉得每天都很充实。
不自觉的沉浸享受其中。
在把这些琐事处理完,徐铭伸了个懒腰,眼角余光扫到屏幕右下角的时间。
“已经快十一点了吗,再推导一会好了。”
自顾自低喃一句,接着拿出自己的手稿放在桌面。
接着之前的步骤公式,继续构造构造导出平展Motivic上同调复形工具。
在时间的缓缓流逝下,眼前面板上,也时不时浮现出新的经验值提示。
——
【经过努力学习,你的[数学]水平提升了,获得经验值11点。】
【经过……】
直到中午十二点多的时候,听到田纲院士的敲门声。
这才暂时停下动作,起身和对方一同去吃饭。
与此同时。
远在大洋彼岸的西海岸。
因为两地时差问题,此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正值深夜时分。
然在数学系办公大楼内的某间讨论室,依旧还亮着灯和其它漆黑房间相比,可以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如果这个时候有学生在这里,则能够听见,几位男人的争辩声音。
“我认为你的这步推导过程存在问题,它不符合上同调的逻辑理论,必须另外寻找方法对公式进行替换。”
“难道我们真要坚持,按照徐的理论方向研究,或许传统证明霍奇猜想的思路更具价值。”
“徐的理论是全新方向,最适合作为突破点。”
写满着大量数学公式的几块写字板前,陶哲轩身体笔直的站在那里。
面对其他人的质疑,依旧坚持自己的决定。
自从对数论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被徐铭截胡,率先将其证明发表论文。
他便在加州大学的格林教授建议下,同样投身到对霍奇猜想的研究中,甚至后续又拉了几位好友入伙。
放在以前或许很难找到足够的数学家,毕竟世界数学难题被公认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往往耗费大量时间,依旧得不到想要的学术成果。
相反还浪费了自己的精力。
但由于徐铭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那篇一小时报告的关于平展上同调的内容。
为霍奇猜想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向。
以至于掀起了一波潮流。
使得他们能获得足够的经费支持,来开设霍奇猜想相关的课题。
奈何将近两年的时间过去,他们团队研究进展,依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
尽管这放在数学界是很正常的事情。
毕竟好歹是七大世界数学难题之一的存在,真有那么容易证明的话,也不会在数学界悬而未决这么长时间。
奈何随着不断的遇挫,这让其他人,对徐铭提出的新的研究方向产生了质疑。
不由得开始深度思考,究竟是新方向,还压根是条不可能有结果的死路,真这样的话,那还不如回归最初数学界前辈对霍奇猜想的证明方法中。
如果放在以前,陶哲轩可能会动摇。
选择听从大家的意见,放弃这两年的研究成果,重新投身到传统方法中。
可同样的错误,他实在不想犯第二次。
还记得之前他在研究孪生素数时,因中途废除了多尺度解析筛法理论,选择了自己的方法去尝试证明。
结果实际情况时,徐铭通过改造多尺度解析筛法,成功解决了孪生素数猜想问题。
他的付出则全打了水漂。
正是因为这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