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引起了一些外国数学爱好者的质疑。
他们实在无法想象,明明从数论跨界到代数几何,为何水平竟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
换做其他人来,三年多时间,别说证明霍奇猜想,估计连代数几何都吃不透。
认为这是东方数学界故意放出的噱头。
想通过这种方式,增加自己的数学影响力,以求能在本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中获得菲尔兹奖。
至于霍奇猜想,则根本不可能被解决。
在海外主流的数学论坛上,能看到各国用户,针对此新闻提出质疑。
“我的上帝,这一定不是真的。”
“对于徐,我承认他是数论天才,可在代数几何领域他只是和我们一样的新人。”
“我们这么多数学研究所,针对霍奇猜想的课题研究至今没有进展,他们是怎么可能证明的?”
“为什么数学年刊没有刊登这篇论文?”
“他们肯定是,准备了一份错误的证明结论。”
“我们东景的数学家,才是最厉害的,霍奇猜想应该由我们解决。”
尽管海内外互联网不通,不过对于这种世界大事件的热点新闻,有很多网友早架好了梯子,就等着欣赏海外民众无能狂怒的模样。
结果看到有人质疑,自然第一时间,把消息转过来。
对国内网友而言,早被徐铭展现出的数学天赋折服。
哪怕证明了霍奇猜想,也绝不是什么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何况以徐铭的数学影响力,没有做到的事,又岂会公开报道大肆宣扬。
官方也不可能如此支持。
所以那这只能有一种情况,霍奇猜想就是被彻底证明解决了。
面对海外如此污蔑,网友气愤之下,不用专门号召便自发加入讨伐大军。
展开激烈对线。
——
徐铭虽说平时对网上新闻关注较少,不过像今天这么重要的场合,多少要冲浪几圈好看看大家的反应。
因此针对海内外网友的对线,他也是知道的。
但他没有第一时间,去进行回应做出应对措施,而是专注撰写证明论文。
晚上八点。
窗外的天色完全被黑夜笼罩。
徐铭坐在自己办公室,双手放在键盘上,最后敲出几个符号后停下动作,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浑身放松下来。
“呼~”
“终于把论文完成了。”
看着屏幕中几十页的论文,自顾自轻声低喃。
整篇论文主要包括,导出平展Motivic上同调复形,这项由他提出的理论框架。
以及对霍奇猜想的证明。
在如此多内容情况下,将论文精简到这种程度,已然称得上非常不容易。
不过对应的,想仅依靠论文去理解这项新理论,那基本上是纯粹给自己找罪受。
接下来的时间,他则从论文中选取几段,以数学学报名义公开发布,这也是白天商议过后确定下来的事情。
毕竟正如某些人质疑的那样,这次既然没有依靠数学年刊这种权威平台,想让那些数学家相信,霍奇猜想真的被彻底证明,好参加出席七月底的专属研讨会,那肯定要先亮出筹码才行。
这些涉及到,导出平展Motivic上同调复形理论,其中部分论文。
将会变成吸引全球数学家的最好钩子。
他相信,只要是真正的数学家,没有人能在接触到全新强大的理论体系后,还可以忍住不去深入研究。
特别这中间的几个月空窗期,估计会尤为难熬。
而随着相关论文,开始在网上传播,网友们的情绪也再次被点燃。
知道自己取得了这场对线的胜利。
哪怕对论文内容看不懂一点,也要保存下来,留着以后给其他人装逼。
至于海外方面的用户,看到论文也顷刻哑火,只能等待数学家研究完得出结论。
主要像霍奇猜想这样的世界数学难题,就算是完整的证明论文摆在眼前,也不是普通学者可以看懂理解的。
尤其代数几何的门槛,可不是数论能比的。
对远在大洋彼岸的数学机构来说,因为两地之间的时差问题,当他们早上来到学校或研究所的时候,首先迎接他们的第一件事,便是霍奇猜想证明论文,整个身体从内到外皆是无比震惊的状态。
还有那些从事霍奇猜想课题研究的数学家,听到这个消息顿时觉得天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