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埃文斯教授,我对自己的导出平展Motivic上同调复形理论很有信心。”
徐铭成竹在胸作出回应,算是提前给埃文斯,先打上了一剂强心针。
毕竟时隔十年时间,才终于又有一道世界数学难题被数学家证明,如果最终却确认不成立,那么对于所有数学家而言都将是巨大的遗憾。
这种失望会非常强烈。
尤其是上个世纪的数学家,很有可能在自己的生命终结之前,都不会再看到第三道千禧年大奖难题被解决。
……
上午。
伴随着世界数学家们全部到场,分别进入主会场和几个分会场内,这场霍奇猜想专属研讨会也正式开始。
原本按照王立群和陈跃民院士的安排,是想像国际数学家大会那样,先举行一场盛大隆重的开幕仪式,但最终经过商议取消了这项环节。
主要和国际数学家大会不同,研讨会的核心是对霍奇猜想证明结论的验证。
又没有什么国际奖项评选。
自然没有理由,去搞什么开幕仪式。
直接把重头戏拿出来,才是大家最乐意看到的。
九点五十分。
徐铭站在主会场演讲台上,身后是几块大屏幕,面前则是几千位来自全球各地的知名数学家。
以及大量的镜头。
丝毫不夸张的讲,眼下他所处的舞台,便是数学界中的顶流。
代表着数学权威和霸权。
好在徐铭也见惯了类似的大场合,整个人表现的非常镇定自信,从内而外散发出胸有成竹的气质。
“我很荣幸今天能站在这里,和各位一起探讨,导出平展Motivic上同调复形理论……”
当徐铭正式开始报告,详细讲解自己的新理论,以及使用此理论工具对霍奇猜想进行证明,台下众多数学家也接收到了,发表在数学学报上的完整证明论文,边沉浸其中边现场进行演算。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倒是有种数学考试的既视感。
只不过参加考试的是数学界顶尖专家,做的题也和七大世界数学难题有关。
与此同时。
数学学报官网,也同步发表了论文,供所有数学家学者查看研究,或参与到验证工作中,寻找里面的漏洞。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面对如此专业的场景,守在屏幕前的观众,其数量非但没有减少,竟然反而还有种越来越多的趋势。
热搜话题更是堪称爆炸。
仿佛全民都在讨论数学,交流霍奇猜想。
“感觉徐教授整个人都在发光耶。”
“这就是霍奇猜想的证明论文吗,请问和天书有什么区别吗?”
“好家伙,根本看不懂。”
“能让这些顶尖数学家如此认真推导,确实是很难得的场面了。”
“霍奇猜想是代数几何和拓扑学,门槛应该比数论方面高一点,别说名牌大学的数学研究生了,估计一般的数学教授都看不明白。”
“等结果就完事了,反正我相信徐教授,这篇论文肯定能确认成立。”
“今天绝对是,我国数学整体水平,最高的一天。”
整个专属研讨会,将会持续长达半个月,期间大家的主要工作,便是对论文展开详细验证。
由于无论人数还是顶尖水平,都要比先前田纲与邱诚桐组建的评审团高,所以进展起来相当快速。
最终共分成了五个核心的验证团队。
德利涅带领的东海岸学派。
法尔格教授主导的国际数学联盟验证小组。
克雷数学研究所。
陶哲轩等西海岸学派的评审团。
而国内这边的数学家,则和另外一些人,交流探讨之前的验证思路和过程。
当然徐铭也完全没有闲着,需应对众多数学家提出的刁钻复杂问题,证明导出平展Motivic上同调复形理论。
其中提问最多的,无疑是法尔格等人。
不过仰仗着新理论体系的强大完善,加上多线程并行思维等能力,基本上都不需要多少时间的思考,立刻就能给出完美的回答。
就这样。
转眼进入到八月份。
研讨会逐渐来到尾声的同时,大家对导出平展Motivic上同调复形理论,以及论文的证明结论,心里差不多都有了一个底和结果。
海内外互联网上,对这件事的关注,依旧没有因验证过程的枯燥而降低。
都在等待最终的结论。
相反即将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依旧没有什么太大的热度。
甚至连本届菲尔兹奖名单,都看不到讨论话题。
8月8日。
燕京国际会议中心内,德利涅率先停下动作,许久他深吸一口气缓缓抬起视线。
目光注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