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我是纨绔世子,怎么就要造反了? > 第120章 格物新章 理念激荡

第120章 格物新章 理念激荡(2/3)

和维持阁内运转。

    许多前沿课题,如对“飞天”的探索、对新型材料的研制,都因缺乏支持和理解而长期停滞,图纸蒙尘,雄心冷却。

    如今,秦王不仅给予了他们难以想象的物质保障,更给予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研究自由和尊严!

    看着眼前宽阔平整的水泥大道,整齐划一、坚固实用的水泥房屋,集市上琳琅满目的玻璃器皿,田间地头农夫手中闪烁着金属寒光的精钢农具,以及街头巷尾百姓脸上那不同于别处的、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神情……

    他们心中的最后一丝犹豫也烟消云散。

    “这里……真的不一样。”

    一位须发皆白、名叫陈铁手的老匠师,抚摸着分配给自己的独立工作台上光滑的玻璃板,喃喃自语。

    他擅长精密器械打造,在大金时,他的许多设计都被斥为“奇技淫巧”,束之高阁。

    而在这里,他刚报到,就被告知可以申请任何所需的材料和工具,甚至拥有自己的助手。

    “秦王殿下……当真视我等为‘先生’?”

    年轻的学徒林小泉,看着手中沉甸甸的、装着第一个月薪俸的钱袋,依旧感觉像在做梦。

    在大金,他这样的学徒,能吃饱穿暖已是万幸。

    很快,这些带着一身本事和满腔热情的天工阁门人,迅速融入了格物院如火如荼的建设与研究氛围中。

    他们带来的不仅是人手,更是天工阁数百年积累的深厚底蕴和独特技艺。

    叶凌云惊喜地发现,天工阁在某些领域的探索深度,远超他的预期!

    在格物院一个临时开辟的巨大工棚内,叶凌云看着眼前一堆蒙尘的图纸和几个半成品的怪异模型,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沈梦溪在一旁,带着几分自豪,也带着几分遗憾解释道:“殿下,此乃我天工阁三代人前赴后继研究的‘飞鸢’项目。

    我们试图模仿飞鸟,利用风力、精巧的机械结构和特殊的轻质材料,实现载人飞行……

    可惜,材料强度不足,动力来源单一且不稳定,控制更是难题。

    加之金国朝廷认为此物‘劳民伤财,毫无实用’,早已断了钱财支持,项目搁置多年。”

    图纸上那些复杂的翼型设计、精密的传动结构、对空气动力学的原始探索,虽然与现代飞机相去甚远,但其思路之大胆,结构之精巧,让叶凌云这个穿越者也为之动容!

    这绝非简单的“风筝”或“孔明灯”,而是真正向着“载人飞行器”方向迈进的早期探索!

    “先生!此项目必须重启!”

    叶凌云斩钉截铁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材料问题,我们可以一起解决!

    动力问题,蒸汽机一旦成熟,或可提供新的思路!

    控制问题,更需要在实践中摸索!这‘飞鸢’,未来或许真能翱翔九天!”

    沈梦溪和周围几位参与过此项目的天工阁老人闻言,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们毕生的梦想,竟在这岭南之地,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认可和支持!

    人手充足,经费无忧,加上沈梦溪这位玄天君的坐镇和统筹,格物院的研究进度一日千里。

    叶凌云也几乎将王府的日常政务甩给了宁宸轩等人,自己则一头扎进了格物院,与沈梦溪及众多天工阁精英日夜研讨。

    叶凌云带来的,不仅仅是“蒸汽动力”、“电磁感应”这些超越时代的概念,更是一种全新的、系统性的研究思维和方法论。

    这与他脑海中超越时代的科学知识相结合,对天工阁门人固有的、偏重于经验积累和精巧技艺的“工匠思维”,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启发。

    在火药配方的改进实验室里,叶凌云看着匠师们依旧在用“一硝二磺三木炭”的老经验,依靠手感和个人经验调配,然后通过一次次爆炸试验来验证效果,效率低下且危险。

    “诸位,”叶凌云拿起一份实验记录,指着上面模糊不清的“少许”、“略多”等描述,摇头道,“这样不行。格物之道,讲究精确!我们需要‘控制变量法’!”

    他详细解释道:“比如,我们要研究硝石含量对爆炸威力的影响。

    那么,硫磺和木炭的比例就必须固定不变!

    每次试验,只改变硝石的量,并且精确称量记录!

    然后对比不同硝石含量下的爆炸效果,找出最优配比!其他材料的研究,也依此类推。

    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是可靠、可复现的!”

    这番言论让在场的火药匠师们面面相觑,随即陷入沉思。

    他们习惯了凭经验,从未想过将材料如此精确量化,更没想过“固定其他,只变一个”的研究思路。

    但仔细一想,这方法确实更科学、更高效!

    很快,实验室里就响起了天平砝码的叮当声和更精准的记录声。

    在光学实验室,天工阁的匠师们正利用新制成的纯净玻璃透镜,饶有兴致地研究放大镜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