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这苗栽得稳、护得好,秋收准能有好收成!”
五、岁月里的移栽盼
清明那天,田里的秧苗都扎稳了根,稻苗绿、谷苗壮、豆苗挺,绿油油的铺了满田。列国的农夫扛着工具往田里走,秦国的移栽铲、楚国的分苗篮、鲁国的浇水桶,排着队像支队伍。阳光照在苗叶上,露珠闪着光,像撒了满田的小珍珠。
“今年这移栽做得好,苗活了,收成就有了盼头!” 王二愣子扛着锄头走在最前头,嗓门洪亮,“咱还按去年的法子,混着管、混着护,让每棵苗都长得壮!”
公孙矩走在中间,看着身后的队伍 —— 列国的人说说笑笑,小黄狗跟着跑,小石头扛着个小浇水桶,跟在最后头,时不时蹲下来给苗浇点水,像在跟苗说话。他摸了摸腰间的 “华夏” 剑,剑鞘上的移纹旁,新的 “壮纹” 已悄悄冒头,像刚长粗的苗茎。
“师父,夏天的时候,这稻苗能长到俺胸口高不?” 小石头跑过来问,眼睛亮得像苗叶上的露珠。
公孙矩笑着点头:“当然能,到时候你还能在稻垄间走,闻着稻花香呢。”
后来,这移栽田成了全县的榜样,每年清明,列国的人都会聚在这里,一起移栽、一起护苗、一起补栽。老柳树下的剑,依旧靠在那里,剑鞘上的纹路越来越密,有移纹、壮纹、苗纹,像把春日移栽的图景织在了上面。
有个史官路过,蹲在树下看了半天,在《春秋会要》续卷里写道:“所谓苗活,不过是把各家的细心用在一块地里,你挖一穴、我分一棵、他浇一瓢,年深日久,就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岁岁丰。”
而那柄 “华夏” 剑,依旧靠在老柳树上,剑鞘上的纹路在阳光下闪着光。有人说这剑沾了苗气的嫩,摸着总带着点润;只有公孙矩知道,那润哪是剑上的,是千万双手移栽的秧苗在扎根,是千家万户的盼头在生长,在木头里生了根,开了花。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