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青史照山河 > 第162章 一田融合护的细,结得粒粒的圆

第162章 一田融合护的细,结得粒粒的圆(3/3)

头的赵婶拎着空袋过来,有点不好意思地问。楚国的刘婶赶紧往她袋里装粉:“拿去用,这粉多的是,等你家收了稻,再还俺点就行!”

    “俺家的钉锤坏了,能借你家的用用不?” 北头的孙叔举着破锤过来。秦国的张大哥赶紧把自己的锤递过去:“拿去用,俺还有个旧的,够钉自家的膜!”

    教书先生拄着拐杖走来,手里捧着本《护粒要诀》,指着里面的图:“你们看,古人护粒也讲‘防裂、补微、保墒’,贝壳粉防裂、骨粉补磷、秸秆膜保墒,跟咱现在一样,这就是‘一防二补三保墒,粒圆粮满不用愁’的理。”

    补墒到夕阳西下,田里的膜都铺得整整齐齐,籽粒透着圆劲,膜边的土润润的,像给田盖了层绿被子。王二愣子拍着手上的土:“今年这护粒做得好,籽粒长得圆、长得满,秋收准能满仓粮!”

    五、岁月里的护粒盼

    小暑那天,田里的籽粒都灌得圆滚滚的,麦粒圆、稻粒鼓、谷粒满,金灿灿的铺了满田,透着股子要成熟的劲。列国的农夫扛着工具往田里走,秦国的裂粒仪、楚国的微肥包、鲁国的保墒膜,排着队像支队伍。阳光照在籽粒上,圆乎乎的粒闪着光,像撒了满田的小珠子。

    “今年这护粒做得妥,籽粒长得圆,收成就有了谱!” 王二愣子扛着保墒膜走在最前头,嗓门洪亮,“咱还按去年的法子,混着收、混着晒,让每颗粮都干干爽爽进粮仓!”

    公孙矩走在中间,看着身后的队伍 —— 列国的人说说笑笑,小黄狗跟着跑,小石头扛着个小裂粒仪,跟在最后头,时不时蹲下来摸把圆籽粒,像在跟粒说话。他摸了摸腰间的 “华夏” 剑,剑鞘上的圆纹旁,新的 “熟纹” 已悄悄冒头,像刚成熟的籽粒,透着金黄。

    “师父,秋收的时候,这圆籽粒能磨多少面啊?” 小石头跑过来问,眼睛亮得像籽粒上的露珠。

    公孙矩笑着点头:“能磨好多面呢,到时候给你做圆馒头,让你尝尝自己护的籽粒有多香,比去年的还甜!”

    后来,这护粒田成了全县的榜样,每年小暑,列国的人都会聚在这里,一起测裂、一起补肥、一起保墒。老榆树下的剑,依旧靠在那里,剑鞘上的纹路越来越密,有圆纹、熟纹、抽纹,像把护粒期的图景织在了上面。

    有个史官路过,蹲在树下看了半天,在《春秋会要》续卷里写道:“所谓粒圆,不过是把各家的细心护在粒上,你测一裂、我补一肥、他保一墒,年深日久,就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岁岁丰。”

    而那柄 “华夏” 剑,依旧靠在老榆树上,剑鞘上的纹路在阳光下闪着光。有人说这剑沾了籽粒的圆,摸着总带着点润;只有公孙矩知道,那润哪是剑上的,是千万双手护过的籽粒在成熟,是千家万户的盼头在圆满,在木头里生了根,开了花。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