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得牢,不然苗秆直了也白搭,像给拐杖‘拧紧螺丝’,走得稳。”
公孙矩帮着记虫情和弱苗数,把虫多的区域标红,弱苗多的区域标黄:“红区明天喷点薄荷水驱虫,黄区后天再补次肥,像给苗‘画健康图’,哪不好治哪。”
阿柴在旁边给检测板补涂糖水,涂得匀匀的:“糖水干了就没味,补涂了才能接着诱虫,像给虫‘续甜水’,来了就跑不了。”
“俺家的软绳不够了,能借你家的匀点不?” 南头的赵婶拎着空绳卷过来,有点不好意思地问。楚国的刘婶赶紧递过绳:“拿去用,绑的时候轻点,别勒伤苗秆!”
“俺家的糖水没了,能借你家的匀点不?” 北头的孙叔举着空碗过来。鲁国的王大叔赶紧递过糖水:“拿去用,涂的时候别太厚,不然粘灰。”
教书先生拄着拐杖走来,手里捧着本《拔节期管理要诀》,指着里面的图:“你们看,古人管拔节也讲‘防倒、补肥、驱虫’,跟咱现在一样,这就是‘一撑二补三监测,秆直穗满不用愁’的理。”
忙到夕阳西下,虫情监测完了,弱苗也补了肥,田里的支架立得稳,缓释袋挂得匀,检测板涂得亮。王二愣子拍着手上的灰:“今年这拔节管理做得细,苗秆直、虫不多,开春准能抽满穗!”
五、拔节小聚的热闹情
管完拔节,杂院要办 “拔节踏实宴”,列国的人都动起来。秦国的汉子杀了只养肥的鸡,楚国的农妇摘了院里的新鲜青菜,鲁国的田夫煮了新收的豆子,还有小米粥、苦苣菜、花生,摆了满满一桌子。
“咱这宴得叫‘直秆宴’,” 王二愣子举着碗,声音洪亮,“架撑了、肥补了、虫防了,苗秆长得直,这宴得吃个踏实!”
公孙矩也举着碗,看着满桌的菜 —— 辣子鸡、炒青菜、煮豆子,笑着说:“今年拔节管理做得细,明年夏天,秦国的麦穗满、楚国的稻穗沉、鲁国的豆荚鼓,再加上小石头撑的麦苗,准能再丰收!”
李掌柜端着刚炒的瓜子过来,分给大伙:“明年抽穗时,咱还按今年的法子,混着管、混着护、混着收,人多力量大,啥难题都不怕!”
小石头也举着个小碗,学着大人的样子说:“明年俺要自己管一垄拔节苗,撑支架、挂肥袋,准能让苗秆长得比谁都直!”
“好!” 大伙都应着,笑声、说话声、碗碟碰撞声缠在一起,飘出杂院老远,连老桑树上的喜鹊都落下来,叽叽喳喳的,像是也在贺拔节。
六、岁月里的盼穗情
谷雨那天,拔节管理全妥了,苗秆直挺,肥效在缓释,虫情可控,田间的支撑架、缓释袋、检测板摆得整整齐齐,满田都是抽穗的希望。列国的人扛着工具往杂院走,要把拔节工具收拾好,等着抽穗期管理。秦国的拔节支撑架、楚国的肥效缓释袋、鲁国的诱虫检测板,排着队像支整齐的队伍。
“明年抽穗,咱天不亮就下地,先给麦田查穗芽,再给稻田补点水,” 王二愣子走在最前头,嗓门洪亮,“让穗芽长得饱,抽穗快,秋收再收满仓粮!”
公孙矩摸着靠在老桑树上的 “华夏” 剑,剑鞘上的拔节护纹旁,新的 “盼穗纹” 已悄悄冒头,像个刚冒尖的麦穗。他看着小石头蹦蹦跳跳的样子,笑着说:“明年小石头管的拔节苗,准能抽出最饱满的麦穗,打下来的麦子吃都吃不完!”
后来,这拔节田成了全县的榜样,每年清明后,列国的人都会聚在这里,一起撑架、挂袋、监测虫情。老桑树下的剑,依旧靠在那里,剑鞘上的纹路越来越密,有拔节护纹、盼穗纹、苗管纹,像把拔节期管理的图景织在了上面。
有个史官路过,蹲在树下看了半天,在《春秋会要》续卷里写道:“所谓拔节管理,不过是把各家的心思埋在一棵苗、一个架、一袋肥里,你撑一根、我挂一袋、他测一块,年深日久,就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岁岁丰。”
而那柄 “华夏” 剑,依旧靠在老桑树上,剑鞘上的纹路在阳光下闪着光。有人说这剑沾了拔节苗的劲,摸着总带着点直;只有公孙矩知道,那直哪是剑上的,是千万双手管过的苗秆在挺拔,是千家万户的盼穗心在生长,在木头里生了根,开了花。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