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头跟在孟春身边学盖种,他扶着盖种帘的一角,跟着刘婶的节奏拉:“孟春姐,这帘得拉直才匀吧?” 孟春笑着帮他把帘角拽正:“小石头眼尖,拉歪了土就盖不匀,种子会冻着!” 小黄狗也跟着忙活,叼着小锄往压土的地方送,虽然常送错地,却惹得大伙都乐。
才干了不到两个时辰,下种的垄过了半亩,盖种的土面平得像铺了层褐布,镇压过的地方泛着浅光。路过的邻村老农都停下看新鲜:“你们这冬播的法子真妙!还定位还镇压,比单家单户瞎种强多啦,来年苗准齐!”
“你看这搭配多妙,” 隔壁的老太太坐在田埂上剥花生,银白的头发沾了点霜花,“下种的是秦国的老汉子,盖种的是楚国的大姑娘,镇压的是鲁国的半大孩,连小石头和狗都帮忙,像一家子种自家的地,热热闹闹的。”
播到列国合耕的 “共播田” 中心垄时,田里更热闹了。秦国的农夫数着下种的窝数,楚国的农妇记着盖种的垄数,鲁国的田夫算着镇压的段数。指尖碰过的土和种子,都透着股子稳实的劲儿,连飞过的麻雀都落下来,在压过的土面旁啄着草籽,好像也在盼种子扎根。
“这混着冬播下种,种的不光是子,更是咱心里的盼头,” 李掌柜蹲在田埂上吃麦麸饼,粗瓷碗沿沾着饼渣,“从秋备到冬播,大伙一起忙,像去年咱做的镇压辊,秦国的竹匠做轴、楚国的篾匠编柄、鲁国的铁匠做辊,工具好,下种才尽心。”
歇晌时,小石头拉着公孙矩去看自己盖种的垄,土面平得没露一粒种,镇压过的地方还留着辊纹。“师父你看,” 他指着土面说,“这种子能顺利发芽不?” 公孙矩笑着翻开竹简,指着赵稷的批注:“你看,赵稷当年这么种的麦,开春发芽率九成以上,你这也一样!”
三、播种深浅不均与盖帘移位的互助忙
下种到一半,张大哥突然喊:“这垄麦种播深了!” 众人凑过去看,定位器扎的土窝竟有四寸深,比校准的多了一寸,“再不管种子闷在土里,开春发不了芽!”
公孙矩赶紧走过去,翻着竹简找对策 —— 赵稷在《冬播备要》续篇里写过 “种深过匀,宜轻扒土、补盖薄土,忌硬挖伤种”,他立刻分了工:“秦国的汉子用小耙轻扒深种的土,扒到三寸深;楚国的农妇给扒过的地方补盖薄土,别露种;鲁国的田夫用镇压辊轻压一遍,把土压实,三样都得快!”
众人一听,赶紧分头行动。王二愣子握着小耙,轻轻扒开深土,没碰伤一粒种;刘婶往扒过的地方撒薄土,盖得匀匀的;王大叔推着辊轻压,土面很快恢复平整,没留半点扒过的痕迹。
刚调好深种,孟春又发现南头的盖种帘移位了 —— 帘身歪出垄外,露了半排种窝,“这要是不挪,种子会被霜冻坏!”“俺家有旧的竹钩,能把帘固定住!” 西头的张婶拎着竹钩跑过来,钩住帘角往垄内拽;“俺去烧点姜茶,大伙扒土累了,喝口暖身子!” 东头的李叔拎着铁锅往灶房跑,姜茶的香味很快混着槐叶的清香飘满田间。
过了小半个时辰,深种调完了,盖种帘也固定好了,露种的窝全补盖了土。王二愣子蹲在调完的垄旁,用手扒开土看,种窝正好三寸深,笑着露出了牙:“还是大伙一起想办法快,这要是单家单户,准保一半种子发不了芽,明年收成得少两成!”
刘婶突然发现几片盖种帘的导土纹被土堵了,赶紧用小棍捅开:“得通通气,不然土会板结!” 张大哥也跟着过来:“俺帮你扶着帘,你捅纹,别弄破帘!”
小石头也跟着帮忙,他帮着递竹钩,孟春教他 “钩帘时别太用力,免得拽坏导土纹”,张大哥帮着扶帘,三个人配合得像老搭档。“俺递的竹钩能固定住帘不?” 小石头抬头问,脸上沾了点土,像只小花猫,引得大伙都笑。
四、冬播细化管理的巧法子
调好种、固定好帘,列国的人又忙着 “冬播细化管理”—— 种下了,得给种垄做防冻标记;盖帘了,得查帘身松紧;镇压了,得记压土情况,免得来年忘。
鲁国的王大叔给种垄做标记,在垄头插竹片,片上刻 “麦”“豆”“油”:“按标记管,开春就知道哪块地种啥,像给种垄‘贴名字’,好重点照顾。” 他插的时候轻着点,不碰着种窝,竹片立得直溜溜的。
楚国的刘婶查盖种帘松紧,用手拉了拉:“帘松了的得拽紧,太紧的得松点,像给种子‘调被子’,暖和还不闷。” 孟春跟着帮忙,把松了的帘拽紧,太紧的帘松了半寸,帘身贴得正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秦国的张大哥帮着记压土情况,把每垄的镇压次数、补压的段数记在竹片上:“按数记,明年就知道哪块地土硬、哪块地土软,好提前松,像给冬播‘写档案’,清清楚楚。” 他记的时候会标上日期,免得过阵子忘。
公孙矩帮着记细化管理情况,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