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青史照山河 > 第224章 芒种抢收保粒实,古卷传智稳丰成

第224章 芒种抢收保粒实,古卷传智稳丰成(2/2)

的活儿更细了。鲁国的王大叔带着人给扬场车的筛网做 “每日三查”:早上查网眼有没有堵,中午查网框牢不牢,晚上查筛网磨没磨,“网眼堵了筛不净,框松了晃得厉害,都影响粒实”。秦国的张大哥则在麦场边挖了 “通风沟”,沟深两尺,沟上搭竹板,储麦的囤子就放在竹板上:“按古卷说的,‘下有通风沟,上有透气顶’,麦粒不闷坏。”

    楚国农妇们的活儿最琐碎。她们把扬好的实粒按 “千粒重” 分档:六钱以上的装陶瓮,密封起来留种;五钱到六钱的装麻袋,入大仓;五钱以下的单独装,留着磨面。刘婶还教大伙按古卷熬制 “防蛀液”:花椒、艾草煮水,凉透后喷在麻袋上,“这样麦囤里不生虫”。

    公孙矩特别关注麦种的储存。他让小石头把留种的麦粒倒进陶瓮,每装一层就铺一层干花椒叶:“古卷说‘椒叶防蛀,陶瓮防潮’,这样的麦种明年出芽率高。” 又在麦仓旁搭了个 “观粒棚”,棚里摆着古卷抄本和测湿竹片:“每天有人来查湿度,竹片变潮就开仓通风,别让麦粒捂坏。”

    阿柴在麦囤周围撒了圈草木灰:“这是山里老法子,草木灰能防鼠,免得老鼠偷麦粒。” 李掌柜则带来新做的 “收麦记” 木牌,每块牌上刻着地块、收麦量、扬净率,“插在囤子上,谁管的仓谁记,清楚得很”。

    四、抢收宴上的丰成盼

    忙完抢收,杂院摆起 “丰成宴”。桌上的菜全是新收的麦子做的:麦仁粥、麦粒饭、麦粉馒头,连菜都是麦秆熏的肉、麦穗炒的鸡蛋。王二愣子端起酒碗:“今年抢收多亏了古卷的法子,还有大伙齐心,麦粒没掉多少,也没发霉!” 刘婶给大伙分麦粉馒头:“明年咱把调锋镰再改改,让割倒伏麦更省劲。”

    公孙矩把《芒种收麦要》传给众人传阅,竹片上还夹着他新画的 “抢收图”:有跪割的农夫,有扬场的车,还有储麦的囤,旁边注着 “芒种抢收,快稳结合,分筛储,方保丰”。“赵承说‘收麦如守宝,粒粒皆辛苦’,咱这抢收,抢的是一年的收成,守的是农耕的本分。” 他给每人发了粒新收的麦粒:“拿着这个,明年播种时就想起今年的辛苦,更要好好种。”

    小石头最兴奋,他得到了公孙矩亲手改的迷你调锋镰 —— 镰刃是用铜片做的,不会伤手,“等你再长高点,就能用真镰割麦了”。小黄狗叼来块麦粉馒头,蹲在他脚边摇尾巴,像是也在庆祝抢收顺利。月光透过老桑树洒下来,照在剑鞘新长的 “储粒纹” 上,泛着温润的光。

    五、岁月沉淀的丰成道

    芒种后十日,麦仓已堆得满满当当。列国农夫每天都来查仓:秦国汉子测通风沟的风,楚国农妇查麻袋的防蛀液,鲁国田夫看麦种的湿度,连小石头都学会了看麦粒的颜色 ——“金黄发亮就是好,发暗就受潮了”。

    王二愣子把抢收时的记录刻在石碑上,立在老桑树下:“让后人知道,芒种抢收多重要,古卷的法子多管用。” 公孙矩擦拭着 “华夏” 剑,剑鞘上的纹路又多了几重:从谷雨护苗到芒种抢收,农耕的智慧就像这仓里的麦粒,得靠细心收、用心储,才能结出丰成的果实。

    风吹过麦仓,传来 “沙沙” 的声响,像是麦粒在仓里安稳沉睡。有人说这是古卷在低语,有人说这是土地在笑。只有公孙矩知道,这是千万双手抢收、扬筛、储存的心意,在守护着一场沉甸甸的丰成,也在传承着生生不息的农耕智慧。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