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青史照山河 > 第231章 立冬整籍传农法,古卷增注续春秋

第231章 立冬整籍传农法,古卷增注续春秋(2/2)

:“按古卷说的,用纱布吸掉多余糨糊,不然字会晕开。”另一边,孟春发现褪色的朱字不好补,便和几个农妇熬了点朱砂水,加少量蜂蜜:“祖母说蜂蜜能让朱砂粘得牢,补完的字不褪色!”小石头也没闲着,他守在抄录架旁,帮着把抄好的竹简按“四季”分类:“这卷是春播的,放‘春播’袋里!” ## 三、古卷增注的农法细节 整籍间隙,赵无恤带着两位熟悉列国农俗的老叟赶来,身后还跟着扛空白竹简的仆从。“昨儿个查《周礼·天官》,发现‘立冬传农法’只记了晋地的,秦、鲁、楚的农法还缺着。”他蹲在竹案旁,看着秦国汉子修《秦地窖藏法》,让仆从记下:“秦地立冬窖藏,需在窖底铺干羊粪,既保温又肥土,此法晋地无,当补入古卷。” 公孙矩接过竹简,指着其中一段补充:“赵公,鲁地还有‘立冬祭农神’的农礼——用冬藏的第一筐萝卜、第一块粟糕当祭品,祭后农人间分食祭品,寓意‘共享收成、共盼来岁’,这也得记上,让农法更全。”楚国的刘婶也凑过来,拿着刚抄好的《楚地冬灌法》说:“俺们楚地冬灌,得在‘霜化后、结冰前’,灌完用土压麦垄,防寒风抽苗,这细节古卷没写,得补注。”赵无恤当即让仆从把这些细节补在《立冬农籍整记》的空白处,还在旁批注:“农法因地域异,异法皆为求生,不可偏废。” 为了让农法传得更实,众人还做了“农法示教简”:用厚竹简刻出“冬麦覆草”“窖藏铺粪”“冬灌压垄”的步骤,每个步骤旁都画着小图——覆草的图里标着“三寸厚”,铺粪的图里画着“羊粪堆”,连冬灌的时间都刻着“辰时到午时”。小石头拿着示教简,跟着老叟学念农法口诀:“冬麦覆草厚,雪来不压头;窖藏铺羊粪,种粒暖悠悠……”念得抑扬顿挫,引得老叟笑着点头:“娃记牢了,来岁春播就能当小先生!” ## 四、立冬整籍的农礼小聚 整籍完事后,杂院摆起“传法宴”,桌上的吃食全是冬藏的好物:萝卜炖羊骨(秦地做法)、粟糕夹枣泥(鲁地风味)、糯米粥煮桂圆(楚地甜食),连饮品都是温热的茱萸酒。柳氏端着萝卜炖羊骨,给每人碗里都舀了一勺:“今年多亏古卷和大伙,农籍没被收走,这汤暖身子,大伙多喝点!”王二愣子举着茱萸酒碗:“明年立冬,咱还按今年的法子整籍、传法,再把示教简传给更远的村子,让更多人会种庄稼!” 公孙矩把增注后的《立冬农籍整记》传给众人传阅,竹简上还夹着刚画的“列国农法图”:秦地窖藏(铺羊粪)、鲁地冬麦(覆草)、楚地冬灌(压垄),旁边注着“地异法异,皆为农本”。“赵无恤说‘整籍不是藏籍,是传籍;传法不是留法,是活法’,咱这整籍,整的是老祖宗的智慧,传的是农人的活命本事。”他给每人发了卷刚抄好的《来年春播要》,竹简上的墨迹已干,透着新墨的清香。 小石头最兴奋,他得到了公孙矩亲手做的迷你修复套件——竹刀是用软竹削的,糨糊罐是小陶制的,“等你再长高点,就能帮着修大卷的古籍了”。小黄狗叼来块粟糕,蹲在他脚边摇尾巴,像是也在庆祝整籍顺利。月光透过老桑树洒下来,照在剑鞘新长的“活法纹”上,泛着温润的光。 ## 五、岁月沉淀的农本盼 立冬后十日,整好的农籍都安稳收在收纳袋里——修复的古卷字迹清晰,抄录的农法分类整齐,增注的细节透着烟火气。列国众人每天都来杂院翻看:秦国汉子查《窖藏法》,楚国农妇看《冬灌法》,鲁国田夫读《冬麦法》,连小石头都学会了按布签找竹简:“春播的在‘春播’袋里,夏耘的在‘夏耘’袋里!” 柳氏把增注的农法刻在自家院墙上,还画了示教简的小图:“让村里的娃都看着,长大了就不会忘老祖宗的农法。”公孙矩擦拭着“华夏”剑,剑鞘上的纹路又多了几重:从霜降护窖到立冬整籍,农耕的智慧就像这卷里的文字,得用心修、细心传,才能在来年春天焕发生机。 风吹过杂院,传来“沙沙”的声响,像是竹简在轻轻低语。有人说这是古卷在回应,有人说这是土地在期盼。只有公孙矩知道,这是千万双手修复、抄录、传法的心意,在守护着农耕的根脉,也在续写着春秋时期生生不息的农本篇章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