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青史照山河 > 第46章 秦渠夯印验虚实,魏陇桔槔抗旱苛

第46章 秦渠夯印验虚实,魏陇桔槔抗旱苛(2/2)

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里正带着县吏赶来时,农人们已用桔槔浇完了大半秧田,田埂也加固完毕。县吏查核账簿,发现郑五私收 “水引费” 已达百枚铜贝。“按律,私征春灌费‘笞三十,退钱赔粮’!” 县吏命郑五退还铜贝,又让人打开闸门。孟姬摸着沾着泥水的桔槔,在 “农事记” 上刻:“曲沃谷雨抗旱,桔槔取水见民心。官若借水谋私,再旱的天也浇不活民心。” 这枚木牍后来被考古学家发现时,边缘还留着桔槔木杆的划痕。

    三、支线?淳于越:咸阳辩徭役轻重,儒法合谋定新规

    深夜的咸阳议事堂,烛火映着两卷策论。卫鞅拍着魏咎的罪证竹简:“若不严惩擅改律法者,天下官吏都学样,徭役必成害民之举!当行‘徭役连坐制’,督工与役夫连坐,一人舞弊,十人受罚!”

    淳于越却摇着《管子?水地》:“‘水者,万物之本原也’,春徭修渠本是利民,若连坐,谁还敢出役?孟姬案里,农人宁愿自己造桔槔,也不愿求官府,是因官吏苛征太甚。” 他翻开孟姬的农事记,“农人懂取水,却怕被勒索;懂夯堤,却怕受连坐 —— 徭役之要,在‘便民’而非‘防民’。”

    赵承推门而入,将泾阳验堤、魏陇抗旱的事细说一遍:“魏咎擅改《徭律》,郑五私征水费,根源在‘律法执行偏差’。可定‘徭役双轨制’:督工需持‘夯印核验牌’,每道工序都要盖印,由役夫代表签字;农户设‘徭役申诉鼓’,遇苛征可击鼓报官,查实后奖粟半斗。”

    卫鞅盯着《徭律》抄本上的 “水雨除兴”,沉默良久:“连坐可废,但需设‘徭役巡查吏’,每旬核查一次工程质量与役夫待遇。” 淳于越补充:“巡查吏需从农人里选,他们懂夯土、懂取水,比官吏更能辨虚实。” 赵承点头,在竹简上写下新规:“徭役重夯印,防工虚;灌溉重民便,护农实。二者相济,方得水足田肥。”

    散场时,淳于越递给赵承一卷《孟子?尽心上》,指尖点在 “民为贵,社稷次之” 上:“律法写在竹简上,不如刻在农人的田埂上。徭役若能让农人得水、得食,自然没人会逃役。” 赵承接过竹简,鼻尖萦绕着渠水的湿气,忽然明白:变法不是靠恐吓役夫完成工程,是让他们知道,夯实的不仅是渠堤,更是自家的收成;引来的不仅是渠水,更是日子的盼头。

    四、渠水有声记初心,夯印无言证民艰

    深夜的泾阳渠边,赵承借着油灯检查新补的夯层。木夯印在堤岸上排列整齐,每一枚都深深嵌入泥土,像一个个沉默的誓言。竹简上的记录渐渐厚起来:魏咎的舞弊数目、孟姬的桔槔取水法、淳于越的双轨制建议,每一笔都带着泥土的气息 —— 不是冰冷的律法,是役夫举夯的喘息,是农妇浇苗的欢笑,是渠水漫过田埂的汩汩声。

    窗外的月光洒在渠面上,泛起细碎的银光。守渠的役夫已点燃篝火,烤着分到的粟米饼;曲沃的农人们想必也在桔槔旁歇息,等着明日的好收成。赵承将《徭律》抄本卷好,铜制夯印核验牌在胸口轻轻碰撞,发出清脆声响。这声响里,有律法的威严,有农人的坚韧,更有变法的初心 —— 不是为了贵族的政绩,不是为了官吏的私利,而是让每一条渠都能挡住洪水、引来活水,让每一株秧苗都能喝饱清水、结出饱满的穗粒。这初心,终将随渠水的流淌,刻进青史的每一页。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