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青史照山河 > 第53章 秦地秋种核亩数,魏陇浸种抗苛欺

第53章 秦地秋种核亩数,魏陇浸种抗苛欺(2/2)

中的咸阳议堂,烛火映着两卷策论。卫鞅主张“种粮由官府统管,劣种充好者重罚”,淳于越却摇着《孟子·滕文公上》:“‘民事不可缓也’,贫户缺种粮,官府该免费给浸种用的艾草灰,不是只罚人。” “官府哪有那么多艾草灰?”卫鞅皱眉。赵承推门而入,把秦地核亩、魏陇验种的事细说:“韩儋虚报是因灾,郑五苛扣是因贪。可定‘种粮双保制’:贵族领种需三吏监督,贫户领种可赊,还种时免半;官府设‘浸种物资站’,免费给贫户艾草灰。” 卫鞅盯着孟姬的农事记,沉默片刻:“再加一条——种粮发芽率低于七成,县吏需追责。”淳于越作揖:“此法既守律,又恤农,方得秋种稳。”赵承在《商君法·田律》旁补注:“秋种核亩,严在虚报,宽在贫户,种粮实,则来年收实。” ## 四、秋种实录藏民心,变法初心护农根 深夜的泾阳县寺,赵承在《变法实录》上写:“秋种之争,不在种少,在欺与实。贵族若不贪,小吏若不欺,农人种粮足,来年收成就稳。”他看着案上的发芽陶盘,种粮已冒出细芽,像极了农人的希望。 窗外,农人们正借着月光浸种,张伯的陶瓮里,韩儋补的种粮泛着光;曲沃的孟姬,正帮王婆拌艾草灰。赵承笑了,在实录末尾添:“变法如秋种,需播实种、施实政,方能长出血肉民生。” 这行字,后来被赵珩发现时,旁侧黏着一粒发了芽的粟种——那是当年秋种的见证,藏着战国变法里最暖的民生温度。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