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秦地春锄核进度,魏陇除草抗苛羁(2/3)
绑上细沙,磨刃更快,比官府的磨石还管用。 她赶紧让阿大去田埂搬青石板,又回家抱来细沙,教农人们砺锄:“大家把青石板放平,蘸着渠水磨锄刃,磨完再用桑枝裹沙细磨,锄刃准能锋利!”农人们立刻行动,壮丁搬石板,妇人们蘸水砺锄,孟姬则蹲在石板旁,手把手教老农张爷磨锄:“磨的时候要顺着刃口,别太用力,不然容易卷刃!” 郑五见农人们不用官府磨石也能砺锄,急得跳脚:“你们这是抗官!我要报县府说你们私占青石板!”这时,一阵风刮来,农人们刚砺好的锄刃闪着寒光,孟姬喊郑五:“郑吏,你要是有新磨石,赶紧拿来,别让草结籽!”张爷也帮腔:“你收的钱要是买了磨石,现在草也不会剩这么多!” 里正带着县吏赶来时,正撞见郑五想偷拿农人的青石板——他想带回家磨自家的镰刀。“按《法经·农律》,苛羁锄草工具、私拿农物者笞五十,倍退砺刃费!”县吏让郑五退还之前收的铜贝,又调来新磨石和青铜锄。孟姬教大家“青石板砺刃要诀”:“石板要选平整的,水别蘸太多,磨到刃口能映出人影,再用细沙抛光,锄草时能断草根!” 王婆握着新磨的锄,锄掉一丛深根草,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孟姬,要是没你,俺们这草今年肯定结籽,春锄就白忙活了!”孟姬掏出记事木牍,用炭笔在上面刻:“曲沃立夏除草,石磨砺刃见人心。吏若苛羁,再好的青苗也难抵草荒。”刻完,她把木牍藏在田埂的青石板下,石板的凉意混着泥土气息,是春锄护苗的希望。这枚木牍后来被赵承出使魏国时发现,收录进《农桑记》,成为佐证李悝变法“春锄助农”实施细节的重要史料。 ## 三、支线·淳于越:咸阳辩春锄,儒法合谋定新规 暮色中的咸阳议堂,烛火映着两卷策论。卫鞅穿着黑色曲裾深衣,手里攥着杜墒的私役案牍,眉头紧锁:“春锄是青苗的生机,私役公丁、苛羁工具者必须重罚!去年秦国因贵族私役公丁,致百亩公田草荒,减产二十五石,流民增加十八户,这个教训还不够吗?” 坐在对面的淳于越摇着蒲扇,手里捧着《孟子·滕文公上》,慢悠悠地说:“卫客卿,重罚是为了守田规,可你看孟姬案——农人用青石板砺锄、互助除草,没靠官府也能救苗,这说明农人懂锄草、惜青苗,只是缺支持。《孟子》云‘民事不可缓也’,官府该帮农人抢锄草时,不是只罚人。若罚得贵族没钱补丁、农人没钱砺锄,罚又有啥用?” “不罚就没规矩!”卫鞅把案牍往桌上一拍,“春锄误则草荒,草荒则苗弱,苗弱则岁歉,这个道理你不懂?” “我懂。”淳于越放下蒲扇,翻开孟姬的记事木牍,指着“石磨砺刃”的记录,“可杜墒私役是为救私田草荒,郑五苛羁是贪财,根源不同,治法该分轻重。贵族私役公丁,可设‘春锄助丁制’——贵族私田缺丁,先向官府申请‘公丁帮锄’,按‘一丁一日付粟半升’付费;小吏苛羁工具,可设‘锄草双监制’,农人代表与吏员一起管工具,缺啥当场报县府,耽误一日追责。” 两人正争执不下,赵承推门而入,手里拿着“泾阳春锄核验报告”。他把杜墒的转变、孟姬的遭遇细细说完,道:“卫客卿,淳于先生,可设‘春锄护苗双保制’:贵族私役公丁,先放回公丁补锄,再按比例罚粟,若主动派私丁帮公田,罚粟减半;锄草工具由‘吏监+农人代表’共管,钝锄当场换,县吏需每日查砺刃情况;缺丁农户,可凭‘田籍’向官府申请‘互助丁’(邻村帮锄,秋收后补粟),贵族补缴的粟米优先补他们。” 卫鞅盯着报告上“杜墒补丁”的记载,指尖划过竹简上的“抢时”二字,沉默片刻:“双保制可行,但需加一条——贵族若拒放公丁,爵降两级;小吏若苛羁工具超两次,削职徙边,永不复用。” “善。”淳于越站起身,对着卫鞅作揖,“卫客卿此举,既守了田律的严,又护了农人的急。《管子·轻重甲》云‘粟者,国之重宝也’,春锄的刃不分贵贱,变法的规也该护着所有人——贵族有收成,农人有活路,才是真的治得好。” 赵承把“春锄护苗双保制”的条文写在竹简上,旁添一句:“春锄之治,在‘抢时’不在‘私役’,在‘助农’不在‘苛羁’。”写完,他想起田垄间杜墒补锄的身影、砺刃点孟姬递石板的笑容,忽然明白:变法不是刻在竹简上的冰冷律条,是让公丁归公田、锄刃利如霜,让贵族不贪丁口、小吏不羁工具,让每一户人家都能在立夏后,盼着青苗离草、秋日满仓。 ## 四、春锄实录藏民心,变法初心护苗安 深夜的泾阳县寺,烛火还燃着,赵承坐在案前,在《变法实录》上一笔一划地写:“秦昭襄王二十三年春五月,泾阳核春锄,贵族杜墒私役公丁两人、误公田锄草进度,见张伯等农人草荒而悔悟,放回公丁、派私丁补锄,减罚粟十八石;魏地曲沃,小吏郑五苛羁锄草工具、私拿青石板,赖孟姬、张爷与农人之力揭穿,县吏笞之五十,倍退铜贝。” 他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目光落在案上的锄草质量板上——板上的草根残留仅两根,符合合格标准,旁边是杜墒补送的磨石,石面光滑,是砺锄的好料。赵承摸着磨石,仿佛能摸到春锄的温度,那是泾阳青苗的气息,是农人汗水的气息,也是变法初心的气息。 窗外传来农人的低语声,张伯还在田埂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