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秦地冬防核戍备,魏陇巡边护乡田(2/3)
田埂种“警戒草”(叶片敏感,一碰就动),比官府的预警物资还管用。 “大家别缴钱!”孟姬高声喊,“咱们削桑木刺、用陶碗传警,种警戒草当哨,比官府的物资管用!”农人们立刻行动:壮丁们削桑木刺,妇人们收集陶碗,孟姬则教王婆“预警要诀”:“木刺埋在田埂两侧,陶碗每隔五十步放一个,警戒草种在路边,见人碰草就敲碗传警!” 宋九见农人们不用官府物资也能设预警,急得跳脚:“你们这是抗官!我要报县府说你们私设防务!”这时,一阵马蹄声传来,农人们碰动警戒草,敲碗声立刻传开,戍卒们闻声赶来,而宋九的钝头木柱和缺舌铃,根本发不出警示,宋九的脸瞬间涨红。 里正带着边吏赶来时,正撞见宋九想偷换农人的桑木刺——他想拿去向县府邀功。“按《法经·戍律》,苛扣预警物资、私换防务料者笞四十五,倍退铜贝!”边吏让宋九退还所有铜贝,又调来新警示铃和尖木柱。孟姬教大家“钝柱改良法”:“钝头木柱用火烧尖,再涂松脂,又硬又锋利!” 王婆握着新领的警示铃,挂在自家田边的柳树上,看着孙儿在警戒草旁放牛,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孟姬,要是没你,俺家孙儿今年说不定就被掳走了!”孟姬掏出记事木牍,用炭笔刻:“曲沃秋分巡边,草木预警见人心。吏若苛扣,再好的边乡也难护田宅。”这枚木牍后来被赵承出使魏国时发现,收录进《农桑记》,成为李悝变法“边乡防卫”的民间实证。 ## 三、支线·淳于越:咸阳辩“戍防”,新法增“边备双保款” 暮色中的咸阳议堂,烛火映着两卷戍备报告。卫鞅穿着厚絮曲裾,手里攥着魏儋的挪用案牍,眉头紧锁:“戍防是边邑的‘保命线’,挪用物资、苛扣预警者必须重罚!去年秦国因边备不足,边乡被匈奴劫掠五户,损失粮百石,这个教训还不够吗?” 坐在对面的淳于越摇着蒲扇,手里捧着《孟子·梁惠王下》,慢悠悠地说:“卫客卿,重罚是为了守边规,可孟姬案说明,农人有预警的法子。《孟子》云‘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官府该设‘边备双保’,不是只罚人。若魏儋肯还草、宋九肯发铃,哪用得着农人自己削木刺?” “不罚就没人守规!”卫鞅把案牍往桌上一拍,“边备一松,匈奴就会趁虚而入,到时候民不安、国不宁,这个道理你不懂?” “我懂。”淳于越放下蒲扇,翻开孟姬的记事木牍,指着“草木预警”的记录,“可魏儋挪用是怕宅被抢,宋九苛扣是贪财,根源不同,治法该分轻重。贵族挪用,可设‘戍备补缴制’——贵族还物资补戍卒后,罚粟减半;小吏苛扣,可设‘预警双监制’,农人代表与吏员一起发物资,劣质料当场退换。” 两人正争执不下,赵承推门而入,手里拿着“泾阳戍备核验报告”。他把魏儋的转变、孟姬的遭遇细细说完,道:“卫客卿,淳于先生,可设‘边备戍防双保制’:其一,贵族挪用戍备,先还物资补戍卒,罚粟减半,主动帮边乡设预警者免部分罚;其二,边备物资由‘戍吏+边民代表’共管,巡边、验备需双方签字;其三,边民可凭‘预警贡献’申请‘戍备补贴’,贵族补缴的罚粟优先补补贴。” 卫鞅盯着报告上“魏儋还草后烽烟达标”的记录,指尖划过“双保”二字:“可行!再加一条:贵族若二次挪用,爵降两级;小吏若苛扣超两次,削职徙边,永不复用。” “善。”淳于越起身作揖,“卫客卿此举,既守了戍律的严,又护了边民的急。《管子·轻重甲》云‘边民安,则内民不扰’,戍防不是官府的事,是边民与贵族共守的事——大家心齐,边墙才牢。” 赵承把“边备戍防双保制”刻在竹简上,旁添一句:“戍防之治,在‘足备’不在‘私用’,在‘共守’不在‘苛扣’。”写完,他想起烽燧旁魏儋架薪草的身影、田埂边孟姬种警戒草的笑容,忽然明白:变法不是刻在竹简上的冰冷律条,是让边备物资充足、预警措施到位,让贵族不私用戍备、小吏不侵民利,让每一户边民都能在秋分后,盼着边墙安稳、乡田无忧。 ## 四、戍防实录藏民心,变法初心护边安 深夜的泾阳县寺,烛火还燃着,赵承坐在案前,在《变法实录》上一笔一划地写:“秦昭襄王二十四年秋九月,泾阳核戍备,贵族魏儋挪用薪草减戍卒,见陈丈戍卒困守而悔悟,还草补戍、减罚粟三十五石;魏地曲沃,小吏宋九苛扣预警物资、私换木刺,赖孟姬率农草木预警,县吏笞之四十五,倍退铜贝。” 他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目光落在案上的青铜薪草量上——量器还沾着干草屑,旁边是魏儋补送的干狼粪(装在小皮袋里),袋口系着农人的“活结”,方便取用。赵承捻起一把狼粪,放在掌心摩挲,仿佛能摸到戍防的烟火气,那是泾阳烽燧的气息,是戍卒汗水的气息,也是变法初心的气息。 窗外传来戍卒的梆子声,陈丈正带着补派的私奴巡边,阿大帮着周甲整理戍备册;曲沃的边乡田埂旁,孟姬正帮王婆把陶碗摆整齐,王婆的孙儿举着小桑木刺,在警戒草旁学着站岗,笑得露出豁牙。 赵承走到窗边,看着远处边墙的烽燧——火光还亮着,烽烟在夜空中隐约可见,那是守护的光,是安稳的光。他回到案前,在《变法实录》的最后,添了一行小字:“戍防备边,为乡安之基;变法定规,为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