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青史照山河 > 第100章 秦地夏耘核农时,魏陇除草保苗肥

第100章 秦地夏耘核农时,魏陇除草保苗肥(2/2)

比单纯施肥省力!” 宋九看着农人们在田垄间堆起杂草堆,粟苗渐渐露出翠绿叶片,又看自己怀里没人要的钝齿耙,脸涨得通红。他悄悄让人把锋利的除草耙、新草帘搬到田边:“之前是我不对,这些工具先给你们用,农具也不用修了,赶紧除草吧!”孟姬笑着接过长柄耙,教大家“薅草技巧”:“薅苗间草要捏紧草根拔,别碰伤苗根,这样粟苗才能长得壮。” ## 三、支线·淳于越:咸阳议农时新规,双保制护秋收 暮色中的咸阳议堂,烛火映着两份夏耘报告。卫鞅指着秦地的核验记录:“韩儋失职不耘田、私藏物资,虽非恶意,但也说明农时监管不到位。去年因夏耘延误,秦地减产四十石,这个漏洞必须堵上!” 淳于越摇着蒲扇,翻开孟姬的草木肥田记事:“卫客卿,魏地的事更要注意——小吏借农具派活,农人们自己草木肥田,可见农时治理不仅要‘严’,更要‘活’。《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若官府能多供工具、多教肥田法,哪用得着农人自己摸索?” 赵承这时推门而入,把“秦地补耘夏田”与“魏地草木肥田”的记录递过去:“臣有一议,可设‘农时双保制’:其一,秦地设‘夏耘指导站’,每乡派两名老农教耘田法,失职者补耘田双倍时长;其二,魏地设‘肥田便民点’,允许‘草木肥田、互助除草’,小吏派活者调离,缺工具农户可申请‘官府借用’。” 卫鞅看着记录上“韩儋补耘田”“宋吏送工具”的记载,点头道:“双保制可行,再加一条:夏耘核验需有农人代表在场,若再出现失职延误、刁难农户,小吏削去督农职权,贵族需公开致歉并补偿农户减产损失!” 淳于越起身作揖:“善!农时是秋收的根,官府多一分指导,农人多一分用心,粟苗就能多一分长势,这才是变法的本意。” ## 四、农时实录藏暖意,苗肥田沃待秋收 深夜的泾阳县寺,赵承在《变法实录》上写道:“秦昭襄王二十六年夏,泾阳核夏耘农时,韩儋失职不耘田、私藏草帘,督其补耘八亩田、补施二十五担肥,教护苗之法;魏地曲沃,宋吏借农具派活,孟姬率农草木肥田、互助除草,后吏送工具(除草耙十把、草帘八捆),夏耘得以顺利。” 案上摆着两样东西:一是陈丈送来的翠绿粟苗(带土移栽,苗叶挺拔);二是孟姬托人捎来的杂草腐熟肥(装在陶盆里,还带着草木清香),旁附纸条“草木肥的苗长得壮,王婆家的田够秋收,孙儿说要跟着学积肥,明年帮着邻里肥田”。 赵承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粟田——月光下,韩儋的佃户正跟着农人除草,农人们用分到的草帘覆盖粪堆;曲沃的方向,隐约能想象到田垄间的杂草堆整齐排列,王婆的孙儿正帮着给草堆淋水,夏夜的微风混着泥土的清香飘向夜空。 他提笔在实录末尾添了一行:“农时之要,在‘及时’不在‘延误’,在‘互助’不在‘刁难’。”这行字,后来被赵玥修复秦简时发现,旁边还黏着一片翠绿的粟叶——是当年韩儋补耘田中的苗叶,历经千年,仍带着泾阳夏至的生机,也带着那个时代最朴素的安稳:苗肥田沃,农时不违,农人能安心等着秋日的满仓粟米。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