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叶尘的指导下,皮埃尔的小组重新分工,终于在第二次尝试中顺利完成任务。
40 天的团队任务结束后,学员们之间的默契大幅提升,不少人都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为后续的分组建队奠定了基础。
3. 昆仑环境探索:熟悉修仙圣地的 “隐藏资源”
昆仑巅不仅是修炼场所,更是充满 “灵韵宝藏” 的地方 ——
灵韵矿石、灵韵植物、灵韵泉水,这些都是修炼的重要资源。
中间 40 天里,叶尘九人会带领学员们分批探索昆仑巅的安全区域,教他们识别灵韵资源,掌握采集方法。
在 “灵韵山谷探索” 中,柳若璃教大家识别 “灵韵草”——
这种草的叶片泛着淡绿色光泽,根部蕴含丰富的灵韵,是炼制低阶灵韵丹的重要原料。
来自云南的学员王丽,从小在山区长大,对植物识别格外敏感,很快就掌握了灵韵草的识别方法,还能通过叶片的光泽判断灵韵含量的高低,成为小组中的 “资源探测员”。
在 “灵韵泉水采集” 任务中,郑蓉教大家运用 “灵韵净化术”——
昆仑的部分泉水含有杂质,需要用灵韵净化后才能饮用。
来自四川的学员周凯,灵韵操控细腻,能精准去除泉水中的杂质,还能在净化过程中保留泉水的灵韵,采集到的泉水比其他人的更纯净。
40 天的探索结束后,学员们不仅熟悉了昆仑巅的安全区域,还掌握了灵韵资源的识别与采集方法,不少人都积累了一定的灵韵资源,为后续的修炼提供了保障。
第三阶段:分组建队准备(后 30 天)—— 能力评估、队长选拔、团队命名
经过前 70 天的适应与培养,学员们的能力已得到全面提升,后 30 天的重点任务,就是进行 “能力评估”“队长选拔”,最终完成 名学员的分组建队,为正式的修仙训练做好准备。
1. 全面能力评估:精准定位,合理分组
能力评估分为 “个人能力测试” 和 “团队表现评估” 两部分。
个人能力测试主要考察学员的灵韵操控力、仙压承受力、功法掌握程度;
团队表现评估则结合前 40 天的团队任务,考察学员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责任意识。
评估现场,叶尘九人分别担任考官,对学员们进行逐一测试。
来自河南的李青,在灵韵操控力测试中表现出色,能精准控制灵韵画出复杂的符文;
来自新疆的阿合买提,仙压承受力测试成绩优异,能在 4 倍仙压下坚持站桩两小时;
来自西藏的卓玛,团队表现评估得分最高,多次在团队任务中主动承担责任,帮助队友解决困难。
评估结束后,叶尘九人根据学员的成绩,将 名学员初步划分为 10 个小组,每组 1000 人,确保每组的能力分布均衡 ——
既有灵韵操控强的学员,也有仙压承受力强的学员,还有团队协作能力突出的学员。
2. 队长与副队长选拔:德才兼备,众望所归
每组的队长和副队长,通过 “自荐 + 投票” 的方式选拔,要求 “个人能力突出”“团队认可度高”“有责任心”。
选拔现场,每个小组的学员都积极自荐,分享自己的能力优势和团队管理思路。
在第一小组的选拔中,来自山东的张强率先自荐:
“我个人能力强,在团队任务中多次带领大家完成挑战,我承诺会公平对待每一位队员,帮助大家共同进步。”
随后,来自上海的张颖也进行了自荐:
“我擅长沟通协调,能倾听大家的意见,还能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确保小组训练有序进行。”
经过激烈的自荐和投票,张强以 60% 的得票率当选第一小组队长,张颖、卓玛、陈默、皮埃尔、王丽五人当选副队长 ——
他们分别来自不同地区,擅长不同领域,能全方位带领小组发展。
其他小组的选拔也顺利进行,最终 10 个小组都选出了队长和副队长,他们中有来自内地省份的学员,也有来自直辖市、特别行政区、自治区的学员,真正体现了华夏修仙学院的 “多元融合”。
3. 团队命名:彰显特色,凝聚力量
选拔结束后,每个小组都迎来了最热闹的环节 —— 为自己的小组命名。
命名要求 “体现小组特色”“蕴含修仙愿景”,各小组成员纷纷建言献策,最终确定了富有特色的队名。
第一小组以 “磐石队” 命名,寓意 “像磐石一样坚定,抵御一切困难”,契合他们队长张强的 “抗压特长”;
第二小组命名为 “灵溪队”,寓意 “灵韵如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