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多寒凉,这便是‘道法自然’。”
轩辕在一旁认真听着,手里帮着分拣药材,心里却在回想阿正和石大叔的模样。他想起阿正平日里性子急,干活总像有使不完的劲,怕是平日里阳火就旺,再被昨日的热风一吹,便引动了内火;而石大叔年纪大了,常年在溪边浣纱,受了不少湿气寒气,阴寒积得多了,遇上这几日的凉风,便一下子爆发出来。“原来这病,也和人的性子、平日里的起居有关。”他喃喃道。
岐伯赞许地看了他一眼:“不错。治人病,不光要看当下的症状,还得看他平日里的生活。就像种庄稼,得知道这片地是沙质还是黏土,才能知道该浇多少水,施多少肥。”
药配好了,轩辕提着药包往阿正家去,岐伯则去了石大叔家。阿禾见他来,忙接过药包,按照轩辕说的,用凉水煎了,又端来一碗井水。阿正喝下药汤,没过半个时辰,额头上的汗就下来了,不过这次的汗是凉的,不像之前那般滚烫。他哼唧着喊渴,阿禾又给他喂了些井水,到了午后,烧就退了不少,虽然还有些虚弱,却已经能说上几句话了。
轩辕从阿正家出来,往石大叔家走,远远就看见石勇在门口张望,见了他便喜上眉梢:“轩辕大哥,我爹好多了!喝了先生给的药,又喝了羊肉汤,刚才说身上暖了些,也不怎么咳嗽了!”
进了屋,石大叔果然精神了些,虽然还是怕冷,但脸色好看多了,嘴唇的乌青也淡了。他拉着轩辕的手,声音还有些弱,却带着感激:“多亏了先生和你,不然我这把老骨头,怕是熬不过去了。”
轩辕看着他,又想起阿正,心里百感交集。这阴阳之道,原来不只是书本上的道理,更是藏在每个人的呼吸、脉搏、寒热里的生命密码。他忽然明白,医道不是简单的治病,而是读懂这阴阳平衡的规律,顺着自然的性子去调理,就像农人顺应节气耕种,才能有好收成。
夕阳西下时,轩辕坐在药庐前的石阶上,看着天边的晚霞,一半染红了天,一半还带着淡淡的蓝,像极了人体内的阴阳,此消彼长,却又和谐共存。岐伯走过来,递给了他一片晒干的艾叶:“明日,咱们再去看看其他族人,或许还有类似的病症,正好能再印证印证这阴阳之理。”
轩辕接过艾叶,指尖传来粗糙的触感,心里却一片澄明。他知道,这只是开始,阴阳的奥秘还有很多,等着他一点点去探寻。
想知道《古人的智慧》中轩辕与岐伯如何用阴阳之理诊治更多病患,且看下集分解。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