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298章 春耕备胡,边市通商

第298章 春耕备胡,边市通商(2/2)

靠近边境的田地,农人也能够相对安心地劳作。军屯田里,士卒与农夫并肩劳作,场面融洽。周勃不时轻车简从,巡视各地,现场解决农具、水源等实际问题,确保春耕不误农时。

    边境线上,高顺的骑兵斥候如同警惕的鹰隼,活动范围远至百里之外,严密监视着草原上的风吹草动。各营垒的守军则加强了对边境通道的扼守,并进行了多次针对性的防御演练,特别是模拟胡骑突袭农田、如何快速接应百姓入堡、如何利用地形进行反击等课目。整个防务体系,外示常态,内里却紧绷如弓弦。

    边境互市在三月中旬如期重开。狄道以西的野狐泉等地,迅速聚集起来自各方的商队。汉地的粮食、布帛、盐铁、陶器,与羌胡的马匹、牛羊、皮毛、药材在这里交汇,交易量较去岁有明显增长。郡府市曹的官吏忙碌地维持秩序、征收市税、调解纠纷。公孙阙派出的耳目混迹于商旅之中,探听着来自草原和西域的零星消息。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繁荣祥和。

    四月上旬,春耕大致完成,田野里新绿初绽,长势喜人。边境亦无大事,似乎一切顺利。然而,公孙阙通过商队带回的一条消息,引起了李凌的警觉:匈奴稽鬻部近期似乎在河西走廊加大了对几个羌胡部落的压力,强行征调壮丁和牲畜,引起不满。有零星逃难的羌人流入北地边境,带来稽鬻可能“秋后算账”或为转移矛盾而南侵的传言。

    同时,高顺的斥候也报告,发现小股匈奴游骑在距离边境线更近的地方活动,似在进行侦察,行为比去岁冬季更加大胆。

    李凌立即召集核心僚属研判形势。

    “王爷,稽鬻此举,恐是为大规模行动做准备。”高顺分析道,“其压服河西,既可消除后顾之忧,亦可掠夺资源,壮大自身。其游骑逼近,意在摸清我春耕后边备虚实。”

    周勃忧心道:“春耕虽毕,然禾苗尚幼,若胡骑大至,践踏田地,损失将极其惨重!”

    公孙阙则道:“然,此刻我亦不宜主动挑衅。边市正旺,诸羌观望,若我反应过激,恐生变数。”

    李凌沉思良久,决断道:“稽鬻之势,确需警惕,然亦不可自乱阵脚。我之策,当以‘强化预警,示强慑敌’为主。”

    他命令高顺:“即日起,边境侦察力度再加一倍。多派精干斥候,深入草原,力求掌握稽鬻主力的动向。边境军演,可适当公开进行,展示军容,特别是强弓硬弩齐射、骑兵突击等课目,要让胡骑的探马看到,我北地军训练有素,常备不懈。同时,严令各堡寨,加强戒备,完善联防。”

    又吩咐周勃和公孙阙:“内紧外松,安抚民心。春耕后续管理需加强,尤其是田间水利维护。边市继续开放,交易照常,以示我底气十足。对流入的羌人,可酌情安置于边境后方,既显仁义,亦可从其口中了解更多胡情。”

    四月下旬,北地边境局势在一种外松内紧的氛围中保持着脆弱的平衡。边境军演的号角声和马蹄声,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匈奴游骑的活动有所收敛。边市依旧繁荣,甚至有河西的羌胡小部落悄悄前来交易,透露出对稽鬻统治的不满。北地郡内部,春耕后的田间管理有序进行,百姓生活如常。

    李凌深知,这种平静可能只是暂时的。稽鬻的威胁如同悬顶之剑,随时可能落下。但他更相信,只要北地内部稳固,军民一心,边备森严,外交得宜,就有能力应对任何挑战。这个春天,北地不仅在土地上播种了粮食,更在战略上播种了应对未来风雨的种子。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前少帝纪:“(前少帝)二年春,北地靖王凌劝农桑,修武备,通商贾,边郡以安。”

    * 家族史·始祖本纪:“前少帝二年三四月,凌公行‘春耕备胡,边市通商’之策。令周勃保耕促农,重军屯,护边民;令高顺增巡慑敌,精演练,固边防;令公孙阙旺边市,结诸羌,探胡情。北地三管齐下,民生、军备、外交并举,从容应对匈奴稽鬻之迫。”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上帝劝农固本,练甲慑胡,通商睦邻,圣域之基益坚。”

    * 北地秘录·凌公春耕固边:“李凌统筹春耕、战备、边市,以农养战,以商稳边,北地应对匈奴威胁之策愈趋成熟。”

    (第二百九十八章 完)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