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屯处,李凌看到士卒们亦兵亦农,耕种之余,依旧甲胄不离身,兵器放在田埂随手可及之处,不禁动容。他对带队的司马说:“将士们辛苦了!边塞安宁,皆赖汝等戍守。这军屯所产,便是汝等的口粮,务必精耕细作。然,操练不可废,警惕不可松!” 士卒们见王爷如此体恤,皆山呼“愿为王爷效死!”,声震四野。
李玄业目睹此情此景,心中澎湃。他看到了边境将士的艰苦与忠诚,也更理解了父亲为何始终将军事置于如此重要的位置。
【系统提示:宿主深入基层巡视,展现出体察民情、务实求真的统治风格,通过亲历亲为掌握第一手信息,有效检验政策落实成效,并及时调整微操… 宿主状态:于战略执行期沉入一线,强化了统治根基与军民联系,继承人通过实地观摩,对基层治理与边防艰辛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实践认知得到质的提升…】
就在李凌父子巡视边境之际,一骑快马自西而来,将一份来自玉门关外屯所的加密兽皮卷送到了留守狄道的郡丞公孙阙手中。公孙阙验看火漆印记,知是最高级别密报,立即动用密码本译出。内容令他神色一凛:据屯所派往西域深处的细作冒死传回消息,原本臣服于匈奴的西域大国——乌孙国内部发生剧烈动荡!老乌孙王猎骄靡被其野心勃勃的弟弟、左大都尉阿莫里联合部分亲匈奴贵族发动政变杀害,阿莫里自立为王。然而,猎骄靡的幼子、被称为“小昆弥”的军须靡在其母族势力护卫下,逃往伊犁河谷,集结旧部,宣称继承王位。乌孙由此陷入分裂内战!更值得注意的是,军须靡为争取外援,已秘密派遣使者,试图联络与匈奴有隙的大月氏,甚至有意向更东方的汉地传递友好信息。而阿莫里则加紧向匈奴右贤王靠拢,以求支持。
此事非同小可!乌孙地处西域腹地,控扼天山北路,势力强大,其向背直接影响整个西域的力量平衡。若阿莫里完全倒向匈奴,则匈奴在西域的影响力将大增,直接威胁北地郡刚刚打通的商路和在楼兰、车师等地的经营。反之,若能暗中扶持军须靡,则或可在匈奴背后埋下一颗钉子,极大改善北地的战略态势!
公孙阙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不敢怠慢,立即封存密报,派心腹以最快速度送往正在勇士县巡视的靖王行辕。
二月廿八,李凌在勇士县寺接到了这份急报。他屏退左右,只留周勃、公孙阙(信使)及李玄业在侧,仔细阅读了密报内容,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乌孙内乱……天赐良机,亦是巨大风险。”李凌缓缓放下兽皮卷,目光扫过众人,“阿莫里弑兄自立,名不正言不顺,其国内必有不服者。军须靡虽弱,然占大义名分,若得外援,未必不能一搏。”
周勃抚须道:“王爷明鉴。然,我北地距乌桑数千里,中间隔着匈奴、车师等地,直接干预,力有未逮。若公开支持军须靡,恐立即招致匈奴和阿莫里的全力报复,我西域商路恐有断绝之危。”
“勃兄所虑极是。公开干预,绝不可行。”李凌颔首,“然,如此良机,若置之不理,坐视阿莫里与匈奴勾结坐大,则我西进大业,必将受阻。”
他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此事,需用‘奇’兵,行‘暗’着。”
他随即下达指令:“子通,立即通过最隐秘的渠道,给玉门屯所下令:
“第一,严密监视乌孙局势发展,特别是军须靡和阿莫里两派的动向、实力消长,以及匈奴的介入程度。要像猎人一样,耐心等待最佳时机。”
“第二,尝试与军须靡的势力建立单向联系。可派绝对可靠的死士,扮作西域商人,携带少量我北地特产的精品丝绸、瓷器、以及……一些不显眼但实用的药材(可治伤)或精铁小件(非兵器),设法接触到军须靡的核心人员,表达我北地靖王对‘正统’的同情与‘有限’的支持意向。但绝不留下任何书面凭证,不做出任何明确承诺。目的仅是播下一颗种子,建立一条极其隐秘的联系线。”
“第三,散播谣言。可在西域商人中悄悄散播消息,称匈奴右贤王其实更属意阿莫里,欲待其统一乌孙后,将其彻底变为附庸,甚至可能吞并其部众。同时,暗示汉地有可能支持正统。”
“第四,加强对河西羌胡的笼络。乌孙内乱,河西走廊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要确保休屠、浑邪等部站在我们一边,至少保持中立,为我将来可能的行动提供便利。”
“总之,对乌孙,当前阶段,方针是‘静观其变,密布线眼,伺机而动’。不直接卷入,但要在暗中施加影响,让这潭水更浑,让匈奴不能顺利掌控乌孙。”
“王爷此策,如春雨润物,无声而有力!臣即刻去办!”公孙阙由衷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