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姻之事,仍依前议,缓图之。当前要务,是利用此使来访,进一步摸清乌孙内部虚实,明确其需求与我之要价。 子通,可安排与埃米尔进行几次非正式会谈,由你出面,探其底线。可允诺增加一批急需的药材、铁料(非兵器),甚至可派数名工匠指导其筑城、冶铁,但需换其承诺:一、 明确奉汉为正朔,受封号;二、 开放商路,允我商队自由通行,并提供保护;三、 共享匈奴在西域之军情。四、 对其与阿莫里之战,我提供情报与物资支持,但不出兵,其需独立应对。”
“王爷此策甚妙!既给实惠,又握主动,更可切实推进西进之略!”公孙阙赞道。
李凌又对李玄业道:“业儿,今日观礼,有何感悟?”
李玄业答道:“回父王,儿臣以为,外交之道,重在‘势’与‘利’。父王持天朝上国之‘势’,掌乌孙急需之‘利’,故能从容驾驭,使其有求于我。既不轻易许诺,以免被其捆绑;又给予希望与实惠,以固其心。尤其‘需禀明天子’一语,更是高明,既合礼法,又为应对朝廷预留地步。儿臣受益匪浅。”
“嗯,能见于此,不错。”李凌颔首,“然,尚需知,外交背后,乃是实力。若无朔方之胜,无充实之府库,军须靡岂会遣使来朝?故,修明内政,强兵富国,方是对外交往之根本。”
“儿臣谨记!”
乌孙使团的到来,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在北地高层引起了波澜,但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李凌以其老练的手腕,悄然引导着事态的发展。而秋收的喜悦与年终政务的谋划,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北地的秋天,在丰收的充实与外交的博弈中,显得格外充实而充满变数。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西域传:“乌孙国……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
* 家族史·始祖本纪:“文帝二年秋,北地大熟,凌公督收储,世子玄业履职,民安其业。适时,乌孙军须靡遣使至,请盟约婚。凌公礼遇而慎应之,西略遂有期。”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秋实仓廪,上帝厚生固本;西使来朝,圣域远人宾服;圣嗣历事,政通人和。”
* 北地秘录·凌公秋务:“李凌重秋收,世子显能;乌孙使至,羁縻有方;内外兼修,北地势隆。”
(第三百七十八章 完)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