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 > 第122章 彪悍人设不需要解释:北境战神硬核崛起!

第122章 彪悍人设不需要解释:北境战神硬核崛起!(3/4)

头乌龟时,一支赵军奇兵却如同从地底冒出来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秦军背后的辎重营地!

    营地熊熊大火直冲天际!

    粮草兵械付之一炬!

    桓齮听闻后营火光浓烟,顿感大事不妙:"快回救!粮草若失,全军将成困兽!"

    就在秦军前队匆匆回援时,一直静伏的肥下城门轰然洞开!

    李牧亲率主力精锐如开闸怒涛般涌出!

    城墙上战鼓声震彻云霄!

    赵军憋了几个月的士气瞬间爆发!

    早已在秦军退路上埋伏好的另一支赵军精兵骤然杀出!

    李牧的军队如同虎狼下山,前后夹击秦军疲惫混乱的队伍!

    肥下战场上,李牧眼神锐利如电:"报应不爽!桓齮小儿,且看今日谁是困兽!"

    秦军两面受敌,进退维谷!

    桓齮惊恐地看着自己亲手布置的战阵如同洪水中的沙堡般崩溃,最终他本人只能身披十余处刀伤,混入残兵败卒中仓皇西逃。

    李牧站在尸横遍野的战场高处,望着西方卷起的尘埃:"秦国不过如此。"

    次年,秦军再叩赵国门,直逼番吾(今河北灵寿县南)。

    李牧如法炮制,依然以固守消耗为先,再次拖垮秦军锐气,寻机反攻大破秦军。

    秦国的百战雄师,在李牧面前仿佛成了愚钝的木偶,只能一次次在赵军坚固的壁垒前撞得头破血流!

    赵王迁的宫殿却弥漫着一种奇怪的气氛。

    自李牧屡败秦军之后,赞美的诗词贴满了邯郸大街小巷,百姓们编起歌颂的歌谣在田野阡陌间回荡。

    赵王听着宫墙外此起彼伏的赞颂之声,脸上一丝难以察觉的阴沉逐渐扩散开来:"寡人的宫殿内外,似乎只闻'李将军'之名?"

    赵王迁身边一位宠臣郭开立刻躬身上前:"大王明鉴!那李牧在外经营多年,威震六国!此番率北地劲卒南下,所向披靡!

    军中士卒多只知李将军,而不知大王...何况他手握雄兵..."

    他刻意压低的声音却像毒蛇钻进赵王的耳朵,在每一个句子上都留下尖锐的刺。

    "赵王!赵王啊!"

    秦国将军王翦站在咸阳宫的大殿上,情绪激动地朝嬴政施礼!

    "赵国之所以久攻不下,皆因李牧为将!臣以为用强攻实属下策,必须另设巧计!"

    嬴政沉默地坐在王座上,眼神锐利如鹰:"寡人亦闻李牧极擅守御,难以力取...如何巧计?"

    王翦向前一步,胸有成竹地奏道。

    "李牧军功赫赫,威震朝野!臣料赵王迁与其必生嫌隙!末将愿以重金行反间计,令赵人疑心李牧通秦!"

    "哦?"

    嬴政眼神陡然一亮,"可行?需多少金?"

    "万金!"

    王翦斩钉截铁道,"此事十万火急!"

    "允了!"

    秦王决断道。

    王翦接过秦王谕令,当即派出心腹使者携带重金潜入邯郸,暗中运作。

    数日后,邯郸城中便掀起一阵隐秘却汹涌的风浪。

    关于李牧的流言如同瘟疫在官吏百姓之间悄然传播开来,而且越来越离谱——

    "听说李牧私下收了秦国万金和珍宝?"

    "他北疆经营多年,此次回来就是准备和秦军里应外合献城!"

    "他军中那么多精锐,都是为政变准备的吗?"

    "连那个曾出使他国的赵葱都出来说了,他亲耳听李牧提过'赵国气数已尽'!"

    赵王迁本已悬着的猜忌之心此刻被彻底点燃!

    他猛然拍案:"召李牧回都!速召!"

    李牧的副将王虎得知消息后,跪地苦谏:"将军!这分明是秦人毒计啊!您这一去,怕是凶多吉少!请将军三思!"

    李牧整理着盔甲,脸上竟现出一抹了然一切的悲凉:"若不去,即刻便反。可李某一生,上不负君王,下无愧士卒..."

    他沉默片刻,终是抬头,"整顿兵马,准备回朝述职。"

    副将泪流满面:"将军!北境边军皆在,我等愿护将军周全!"

    "勿再多言!"

    李牧声音骤然冷厉,"让赵国免于同室操戈之祸,便是我李牧最后的职责!"

    于是,在一个冷得连血液都似乎冻结的深冬清晨,李牧只带数名亲随,奔赴邯郸。

    巍峨的城楼在寒霜中如狰狞的怪兽轮廓。

    城门口早已有等候多时的新任将领赵葱,他的笑容如同腊月冰面一般冰冷:"奉大王命,请将军交出兵符,入宫待罪。"

    李牧看着对方伸出的手,将冰冷的兵符放于其上。

    兵符脱离掌心的一刻,身后北方那支与他生死与共的铁血军团,似乎在他心中发出轰然倒塌的巨响!

    李牧在迈入深宫的一刻回首望去,北风正卷起满地碎雪,犹如祭奠的白幡在翻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