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 > 第133章 大秦远征军:在岭南被蚊子、湿气和越人暴打的五年

第133章 大秦远征军:在岭南被蚊子、湿气和越人暴打的五年(2/3)

    “这哪是打仗,这是来渡劫啊!”

    “我想回家穿棉袄……”

    “军医!军医!我又拉肚子了!”

    “谁有蚊香?救救孩子吧!”

    总指挥屠睢同志,可能也因为恶劣的环境而变得焦躁不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神出鬼没的对手:百越的“游击战大师”———

    当秦军被环境折磨得欲仙欲死的时候,本地的百越部落登场了。

    他们的首领,史书留下了一个光辉的名字——译吁宋(这名字听起来就像个厉害角色)。

    他大概是百越部落联盟的扛把子。

    译吁宋看着这群穿着奇怪、状态萎靡的北方佬,心里可能在想:“这群憨憨,跑到我们的地盘上来送人头?”

    百越战士的战术,完美契合了“天时地利人和”:

    ? 地利:他们太熟悉这里的每一片山林,每一条小河了。他们是丛林战的祖宗。

    ? 战术:绝不正面硬刚。埋伏、偷袭、射毒箭、打闷棍、拆粮道……怎么恶心怎么来。今天干掉你几个斥候,明天烧你一个粮仓。让秦军寝食难安,精神崩溃。

    ? 人和:这是保卫家园的战斗,他们士气高昂,机动灵活。

    秦军空有五十万大军,却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浑身是劲使不出来。

    他们追又追不上,找又找不到,天天被动挨打,伤亡惨重。

    最大的打击来了。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总指挥屠睢,可能是在追击越人时中了埋伏,被干掉了!

    五十万大军的最高统帅,居然战死了!

    这在所向披靡的秦军战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消息传回咸阳,举朝震惊。

    秦始皇嬴政老板估计都懵了:“我的五十万大军,连六国都平定了,居然在南方阴沟里翻船了?连总司令都赔进去了?”

    基建狂魔的逆袭:要想富,先修路!

    痛定思痛,秦始皇和接任的将领(任嚣、赵佗等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岭南,光靠军队硬推是没用的,得改变策略。

    他们祭出了大秦帝国的终极法宝——基建!

    他们的策略从“军事征服”转变为“武力压制+基础设施永久化”:

    1. 开凿灵渠: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命令监御史禄(史禄)在湘江和漓江之间开凿一条运河,这就是着名的灵渠。灵渠一通,来自长江流域的粮草和兵员,可以通过水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岭南前线,彻底解决了秦军的后勤噩梦!

    2. 步步为营:不再盲目深入追击,而是打下一块地,就修筑城堡(如“秦城”),设立据点,移民实边,稳稳地守住,像钉子一样楔在岭南的土地上。

    3. 持久战:不再追求速胜,准备打持久战。北方的士兵和移民慢慢适应南方气候,并与当地人开始融合。

    这一招太狠了。

    灵渠就像一根巨大的血管,把中原王朝的力量持续输入岭南。

    百越部落的游击战,面对这种“堡垒推进+后勤无敌”的战术,渐渐就失去了效果。

    经过前后近五年的苦战(加上前期准备,总计约十年),到公元前214年,秦军终于基本平定了岭南广大地区。

    胜利的果实:南海、桂林、象郡——

    平定之后,秦始皇立刻进行了行政管辖。他设立了三个郡:

    ? 南海郡:大概在今天的广东大部,郡治在番禺(今广州)。

    ? 桂林郡:大概在今天的广西大部。

    ? 象郡:大概在今天的广西南部、贵州南部和越南北部。

    第一任南海郡尉,就是后来在秦末天下大乱时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的赵佗。

    这场征服,意义极其深远:

    1. 版图意义:首次将岭南正式、系统地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奠定了后世中国南方疆域的基础。

    2. 文化意义:中原的先进技术、文化开始传入岭南,与本地越文化融合,开启了岭南的“开化”进程。

    3. 经济意义:灵渠成为连接南北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交流。

    历史的尘埃与调侃——

    秦征百越,是一场代价极其高昂的胜利。

    五十万大军损失惨重,主帅阵亡,花费无数。

    我们可以从现代角度调侃一下:

    1. 甲方爸爸(嬴政)的需求:给我把那片地拿下!

    2. 项目经理(屠睢)的遭遇:需求不明确(未知环境),风险评估不足(瘴气、蚊虫),被甲方坑死。

    3. 接盘侠(任嚣、赵佗)的成功:及时变更方案(修灵渠,搞基建),最终交付项目(设三郡),并成功运维(赵佗后来独立运营了)。

    4. 百越玩家:虽然版本更新(秦军入侵)被打懵了,但凭借地图优势(丛林)和独特技能(游击),让顶级公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