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时代:在“老板娘”眼皮底下“装睡”!
刘邦死后,吕后掌权。
她大肆提拔娘家人(诸吕),封了好几个吕家的人为王为侯,严重违反了刘邦“非刘氏不王”的白马之盟。
满朝文武大多敢怒不敢言。
周勃当时是太尉(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但兵权实际上被吕后的人控制了。
他选择……沉默。
他每天上朝,看着吕后和诸吕上蹿下跳,就是不说话。
估计心里在默念:“老板(刘邦)说了,安刘氏者必勃也,但不是现在。我得等……”
他这一等,就是十五年!
在这十五年里,他完美扮演了一个“老实巴交、人畜无害”的退休老干部形象,成功麻痹了吕氏集团。
吕后大概也觉得:“周勃这个老家伙,就会打仗,没啥政治头脑,不用管他。”
然而,吕后一死,周勃立刻睁开了眼睛。
机会来了。
高光时刻:诛灭诸吕——“格式化”行动!
吕后死后,诸吕害怕被清算,准备谋反。
刘氏集团和功臣集团也暗中串联,准备动手。
这场政变的核心人物,就是周勃和陈平。
陈平是智囊(CPU),负责出主意;周勃是执行者(GPU),负责动手。
当时,长安的兵权掌握在吕后的侄子赵王吕禄手中,他是上将军,掌管北军(中央禁卫军);另一个侄子梁王吕产掌管南军。
周勃虽然是太尉,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但没有调兵权,连军营都进不去。
关键时刻,转折点来了:
吕禄的好朋友郦寄(被周勃和陈平忽悠了)跑去骗吕禄:“哥们,你看啊,你姓吕,大家都不爽你。你不如把兵权交还给太尉周勃,自己回封地享福去?这样大家都安心了。”
吕禄这个铁憨憨,居然……信了!
准备交出兵权。
但他姑姑吕媭(樊哙的老婆)知道后,气得把家里的珠宝全扔地上,大骂:“你当将军却放弃军权,吕家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然而,吕禄还是交了兵权。
周勃拿到将军印信后,立刻奔向北军军营。
但他还是怕士兵不听他的,又使了一计。
他让郦寄和典客(官名)刘揭先进去,假传圣旨:“皇帝命令太尉接管北军!”
然后周勃才进入军营,下令:“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支持吕家的露出右胳膊,支持刘家的露出左胳膊!)
结果,全军将士皆左袒!(全部露出左胳膊!)
周勃一看,军心可用!
立刻接管了北军。
接着,他派兵守住皇宫,阻止吕产入宫。
吕产还不知道北军已失,傻乎乎地跑来想劫持皇帝,被拦在门外。
周勃派人追杀吕产,最终在厕所里把他宰了。
然后,周勃下令:“全面搜捕吕氏男女,无少长皆斩之。”
一夜之间,吕氏集团被连根拔起,彻底覆灭。
这场政变,周勃用最直接、最彻底的方式,完成了对汉朝朝廷的“格式化重装”,严格践行了刘邦“安刘氏”的遗嘱。
迎立文帝:从“权臣”到“忠臣”!
诛灭诸吕后,周勃和陈平商量,废掉了吕后立的小皇帝(据说不是惠帝亲生),需要找一位新的刘氏子弟当皇帝。
他们看中了代王刘恒(后来的汉文帝),因为他名声好,母亲薄氏家族势力弱,好控制。
于是,周勃派人去迎接刘恒进京。
刘恒刚到长安城外时,很害怕,不敢进去。
周勃率领群臣跪拜迎接,献上天子的玉玺和符节。
刘恒很谨慎,推辞了多次才接受。
此时,周勃功高盖世,权势滔天。
有一次下朝后,他很得意地对刘恒说:“陛下,我想单独跟您说点事。”
刘恒没吭声。
旁边的郎中令袁盎立刻站出来怼他:“要是公事,就当朝说;要是私事,王者无私!”
周勃碰了一鼻子灰,赶紧跪下谢罪。
刘恒开始意识到,周勃这样的权臣,需要制衡。
很快,有人劝周勃:“您功高震主,又手握大权,时间长了,恐怕皇上会对您不利。”
周勃一听,吓出一身冷汗,立刻上书请求归还相印,退休回家。
汉文帝爽快地批准了。
晚年惊魂:老实人的“牢狱之灾”!!
退休后的周勃,并没有获得安宁。
每当河东郡的官员来长安述职,他就害怕得不行,经常穿着铠甲,让家人拿着兵器见客(怕被人刺杀或诬告)。
果然,有人举报他谋反!
汉文帝一看,正好借机敲打他,下令把他抓进诏狱(皇家监狱)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