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 > 第30章 一个用一生书写“勇”字,却总被“运”字打败的悲剧传奇

第30章 一个用一生书写“勇”字,却总被“运”字打败的悲剧传奇(2/2)



    汉武帝派四路大军出击匈奴:

    ? 卫青(车骑将军)直捣龙城,有功,封关内侯。

    ? 公孙贺(轻车将军)无功。

    ? 公孙敖(骑将军)损兵七千,当斩,赎为庶人。

    ? 李广(骁骑将军) 遭遇匈奴主力,全军覆没,本人被俘。

    李广被俘后,佯死,夺马夺弓,射杀追兵,奇迹般逃回。

    但按律法,损兵折将,当斩,赎为庶人。

    2. 迷路失期(前119年 漠北决战)

    这是汉武帝对匈奴发动的规模最大、旨在彻底解决边患的战略决战。

    李广多次请战,武帝认为他“数奇”(命运不好),本不想让他去。

    经不住李广坚决请求,才任命他为前将军。

    出征前,武帝暗中嘱咐主帅卫青:“李广老了,运气又不好,不要让他正面遭遇单于,怕达不到目的。”

    结果,卫青为了让好友公孙敖立功,将李广调离前锋位置,命其从东路迂回。

    东路道远缺水草,李广部迷路失期,未能参战。

    卫青与单于激战后,虽胜但未能擒获单于。

    回师后,追责李广失期之罪。

    卫青派人责问李广,要上报天子。

    面对军吏的责问,一生刚烈的李广,说出了他积郁一生的悲愤: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我李广自少年起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这次有幸跟随大将军迎战单于主力,大将军却调我去迂回绕远的路,又迷了路,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六十多岁了,终究不能再面对那些舞文弄墨的狱吏!)

    说罢,这位威震匈奴数十年的老将军,拔刀自刎。

    李广的死,震撼了全军:

    “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全军将士和天下百姓,无论认识与否,都为他落泪。)

    李广的悲剧,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1. 个人性格:治军简易,凭个人勇武和直觉,缺乏大兵团作战的严谨组织和战略规划能力,这与武帝时代的需求脱节。

    2. 政治失误:七国之乱时接受梁王印,留下了政治污点。

    3. 客观时运:几次关键战役,确实遭遇了极端情况(遭遇主力、迷路等)。

    4. 时代变迁:他的“防守反击”式战术,已不适应武帝“主动出击、远程奔袭”的新战略。

    卫青、霍去病的成功,反衬出他的“过时”。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饱含深情地为李广立传,并评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果吸引人,树下自然会走出一条路来。)

    以此比喻李广诚信忠厚的品格自然赢得了人们的敬仰。

    李广,这位“飞将军”,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极致的个人勇武,也见证了个人在时代洪流面前的无力与悲壮。

    他是一位生不逢时的悲剧英雄,他的故事,千百年来,令人无限敬仰,又无限唏嘘。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