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 > 第48章 郑玄

第48章 郑玄(2/2)

礼》《仪礼》《礼记》)、《毛诗笺》、《周易注》、《尚书注》……几乎涵盖了儒家所有核心经典。

    他通过这些注疏,构建了一个完整、自洽的学术体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场空前成功的“并购整合”,产生了一个全新的、强大的学术实体——“郑学”。

    “郑学”一经问世,立刻以其博大清通、兼收并蓄的压倒性优势,风靡整个学术界。

    史载:“郑玄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

    这意味着,持续两百年的今古文之争,在郑玄这里,基本宣告终结。

    学者们不再需要站队,只需要“站郑”——

    “郑学”成为了事实上的行业标准,成功实现了“学术上市”,并且市值(影响力)一骑绝尘。

    “郑学”的品牌打响后,郑玄本人就是最好的“形象代言人”。

    党禁解除后,他虽屡受朝廷征召(官至大司农),但都婉拒赴任,一心致力于教育和着述。

    他的家,成了全国最负盛名的“学术交流中心”和“高端智库孵化器”。

    史载他“弟子自远方至者数千”,可谓桃李满天下。

    他教学不像其他经师那样门户森严,而是鼓励自由讨论,博采众长。

    这种开放的态度,使得“郑学”的生命力极其旺盛。

    甚至在外表上,他也颇具传奇色彩。

    据说郑玄身高八尺,魁梧不凡,却自带一种儒雅博学的气质,堪称东汉学术界的“颜值担当”与“实力顶流”的完美结合。

    黄巾军起义时,数万起义军路过郑玄的家乡,都相约避开,并对之行礼,可见其声望已超越阶级和阵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尊崇。

    晚年,郑玄在颠沛流离中依然坚持注经和教学。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这位伟大的经学集大成者与世长辞,但他留下的“郑学”帝国,却在此后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内,统治着中国的学术界。

    ? 魏晋至唐:“郑学”是经学的绝对主流,孔颖达编撰《五经正义》,也多取郑注。

    ? 影响后世:直到宋明理学兴起,学术范式发生革命性变化,“郑学”的权威地位才被取代,但其训诂考据的方法,依然是清代理学(朴学)的基石。

    回顾郑玄的一生,他是一位顶级的“知识CEO”。

    他以非凡的魄力完成了“今古文经学”的惊天并购,以卓越的智慧进行了“删繁就简”的资源整合,最终推出了拳头产品“郑学”,成功上市并垄断市场。

    在帝国崩坏的乱世,他无法在政治上力挽狂澜,却在文化的层面,为中华民族保存并梳理了最核心的思想遗产。

    他让纷乱的经典有了统一的答案,让迷茫的学者“略知所归”。

    如果说东汉末年是一艘正在沉没的巨轮,那么郑玄的工作,就是拼命地将船上最珍贵的货物(经典)打捞出来,重新整理、编号,为下一个文明的重建,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

    郑玄,这位学术界的“终极并购者”,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

    真正的强大,不是消灭对手,而是融汇百家;

    真正的功业,不在庙堂之高,而在简牍之间。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