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 > 第52章 梁妠(nàn)顺烈梁太后

第52章 梁妠(nàn)顺烈梁太后(2/2)

  桓帝在宫中一言一行,他都了如指掌。

    ? 太后的“有限制约”与“最终失语”:

    史书记载,梁太后在某些时候,似乎也想展现一些“明君”姿态。

    她曾诏令大将军、三公等举荐贤良方正之士,也曾因天灾下诏自责,减免租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或许曾试图对梁冀的某些行为进行约束,但在绝对的家庭利益和强大的兄长面前,她的制约显得苍白无力。

    随着时间推移,她可能也默认了这种“梁氏天下”的局面,从最初的无奈,变成了后来的纵容。

    她的存在,非但未能抑制梁冀,反而为其专权提供了最关键的政治合法性。

    公元150年,顺烈梁太后病逝。

    临终前,她归政于桓帝。

    但她留下的,是一个被梁冀掏空、毒害至深的帝国。

    梁太后死后,梁冀更加肆无忌惮。

    他毒杀桓帝宠妃梁猛女(实为梁冀妻孙寿家族之人)的母亲,意图彻底控制桓帝。

    这最终触动了桓帝的杀心。

    公元159年,忍辱负重十三年的汉桓帝,终于抓住了机会。

    他利用宦官单超、徐璜、左悺、唐衡、具瑗五人,发动宫廷政变,派兵包围梁冀大将军府。

    曾经不可一世的梁冀,与妻子孙寿当日自杀。

    梁氏家族及其党羽被一网打尽,“朝廷为空”,牵连被杀的高官多达数十人。

    其家产被抄没,变卖后竟使得天下租税减半。

    这场清算的酷烈,正反映了梁冀专权时期压迫的深重。

    而梁太后的身后名,也因其兄的罪行和对兄长的纵容,而蒙上了永远无法洗刷的污点。

    梁妠的悲剧在于,她本可以成为邓绥第二。

    她拥有临朝听政的合法地位和足够的时间,但她缺乏邓绥那种超越家族利益、以天下为己任的公心,也缺乏驾驭和控制如狼似虎的家族成员的手腕与决心。

    1. 个人的沦陷:她从一位熟读《列女传》的贤后,最终沦为历史上最臭名昭着的外戚集团的核心代言人。

    她的“监戒”成了讽刺,她的权力成了家族作恶的工具。

    2. 制度的破产:梁氏专权,是东汉外戚政治的顶峰,也是其终点。

    其酷烈程度彻底暴露了“母后临朝”制度的最大弊端——

    当太后无法超越其家族身份时,皇权就会彻底被外戚架空和腐蚀。

    3. 开启更黑暗的时代:桓帝依靠宦官诛灭梁冀,导致宦官势力从此急剧膨胀,形成了新的专权集团。

    东汉王朝在外戚和宦官的交替蹂躏下,最终滑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顺烈梁太后梁妠的一生,是一部外戚专权的“教科书式”案例。

    她与兄长梁冀,一个在名义上掌握最高权力,一个在实际上执行最黑暗的统治,共同将东汉这艘巨轮的舵轮扳向了冰山。

    她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权力若失去制衡,无论掌握在谁手中,无论其初衷如何,最终都将导向腐败与毁灭。

    她不是邓绥式的拯救者,而是帝国黄昏里,那抹加速黑暗降临的、浓重而悲剧性的阴影。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