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魏砥 > 第359章 风起西凉

第359章 风起西凉(2/2)

者也几乎前后脚到了。泉陵州牧府内,陈暮看着面前两份风格迥异却目标隐隐相关的文书,陷入了深思。

    左手边是费祎带来的刘备亲笔信,言辞恳切,近乎哀求,以“汉室宗亲,共讨国贼”的大义相号召,并隐晦提出若交州出兵相助,愿在战后割让部分荆南利益(实际上大部分已在陈暮手中)。右手边是曹操的信,语气倨傲中带着一丝“好意”的提醒,强调刘备乃疥癣之疾,暗示未来南北分治的可能性。

    庞统冷笑连连:“曹阿瞒与刘大耳,皆非善类!一个危言耸听,一个空口许诺!主公,此乃鹤唳风声,我自岿然不动即可。任他两家打生打死,我等正好趁此良机,彻底消化江东,稳固根基!”

    徐元则更为谨慎:“士元之言虽有理,然亦需考虑长远。若关羽真的兵败,荆州全境为曹操所得,则其势力大涨,下一步必全力图我。届时,我将独木难支。然若此刻助刘,则无疑是助长未来大敌,且曹操信中威胁之意甚明,若我插手,其必疯狂报复,恐战火立刻燃至江北(指江东)。”

    这时,来自江东的急报也送到了。吴郡一处新建官仓夜间失火,损失粮草数千斛;会稽一名负责推行新政的交州籍官员遇刺重伤。虽然陆逊已迅速处置,并加强了管控,但无疑印证了曹操信中“提醒”的某种“真实性”——江东,并不像表面那么平静。

    陈暮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庭院中渐盛的春色,心中权衡利弊。庞统的“坐山观虎斗”最符合眼前利益,但徐元对未来的担忧也并非杞人忧天。曹操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而刘备的承诺则虚无缥缈。

    良久,他转过身,做出了决断:“刘备不可不救,亦不可真救。曹操,不可不防,亦不可轻启大战。”

    他看向庞统和徐元:“回复费祎,汉室倾颓,曹贼篡逆,我身为汉臣,同仇敌忾之心天地可鉴!然我军新定江东,百废待兴,北线压力巨大,实难抽调大军北上。然,为表同盟之谊,我可令文聘水军,自江夏出动,游弋于乌林、赤壁一带江面,以为声援,牵制曹仁水军,使其不敢全力围攻襄樊。此外,可售与荆州一批军械粮草,以解其燃眉之急。”

    “至于曹操那边,”陈暮拿起那封信,嘴角勾起一丝冷笑,“回复他,多谢魏王提醒,江东之事,不劳费心。刘陈联盟,旨在保境安民,若魏王执意南侵,我辈亦唯有奋起抗争。划江而治?待魏王先拿下荆州再说吧!”

    这番应对,可谓滴水不漏。对刘备,给予了有限度的、不直接参战的支援,既维持了联盟表象,避免了立刻与曹操全面开战,又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关羽分担了压力。对曹操,则是不软不硬的顶了回去,既表明不惧威胁的态度,又隐隐点出“你现在连关羽都没搞定”的现实,将其划江而治的诱饵轻轻推开。

    曹仁得到关中两万生力军的补充后,士气大振,对襄樊的围攻更加激烈。投石机日夜不停地抛射巨石,撞击着城墙;无数曹军士卒如同蚂蚁般,冒着守军密集的箭矢滚石,背负土袋填埋护城河,架设云梯。

    关羽的压力骤增。他亲自坐镇城头,青龙偃月刀早已饮饱鲜血,美髯上也沾满了征尘。城中文武,能上阵者皆已上阵,连书记僚属也拿起武器登城协防。箭矢消耗巨大,滚木擂石也日渐减少,最严峻的是,军中出现了一些伤亡过大、补给不及的怨言。

    就在这最艰难的时刻,文聘水军出现在乌林、赤壁江面的消息传来,虽然交州水军并未直接攻击曹军,但其存在本身,就迫使曹仁不得不分出一部分水军和沿岸兵力进行防范,对襄樊的攻势为之一缓。同时,从江陵转运来的、由交州“出售”的箭簇、弩箭等军械也及时送达,稍稍缓解了守城的压力。

    关羽站在襄阳城头,望着东南方向那隐约可见的交州水军帆影,心情复杂。他既感激这份雪中送炭的支援,又深深忌惮着陈暮的势力。他知道,这份援助并非无偿,未来的荆州,必将面临更复杂的局面。

    “父亲,曹军攻势稍缓,是否可出城逆袭一阵?”关平建议道。

    关羽摇了摇头,目光依旧锐利如刀:“不可。曹仁老辣,此乃诱敌之计。我军疲惫,当借此机会,抓紧修补城防,休整士卒。告诉将士们,援军已至,坚守待变!”

    荆襄的战局,因为马超之死引发的连锁反应,进入了一个更加微妙和关键的阶段。曹操志在必得,刘备岌岌可危,陈暮隔岸观火却又暗中插手。这场围绕襄樊的攻防战,其结果将深刻地影响未来天下的格局。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