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十艘护卫战舰的簇拥下,缓缓驶离码头,进入灵渠水道。后续的数百艘大小船只,依次跟上,组成一支延绵十数里的庞大船队,向着东北方向迤逦而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岸上的身影渐渐变小,泉陵城的轮廓最终消失在青山绿水之后。陈暮独立船头,江风拂面,衣袂飘飘,心中感慨万千。这一步迈出,便再无回头路。
船队沿着灵渠北上,进入湘水,然后折向东,驶向洞庭湖,再入长江,顺流而下,直指建业。这段旅程,需要近月时间。
航行并非枯燥。陈暮利用这段时间,在宽敞的船舱内,继续与随行的庞统等人处理政务,听取各地快马送来的军情民报。
“明公,伯言来信,建业留守府已初步运转,官署修缮进展顺利,迎驾事宜均已安排妥当。”庞统汇报着江东的情况,“只是,江北曹军似有异动,广陵、合肥等地守军调动频繁,斥候活动也明显增加。”
陈暮看着地图,冷笑道:“曹操这是不甘寂寞,想给我来个下马威?传令伯言和士载(邓艾),严密监视,加强江防,但未有我军令,不得主动出击。眼下,安稳抵达建业,顺利接掌全局,才是第一要务。”
“刘备方面有何动静?”陈暮又问。
“据西线子龙将军报,刘备已返回成都,诸葛亮大力整顿内政,抚恤襄樊败卒,似有休养生息之意。但其与东吴……哦,与我方交界处,关隘守备明显增强,对我方商旅盘查也严格了许多。”庞统答道。
陈暮点了点头:“经此一败,刘备诸葛亮必然更加谨慎。短期内,西线当无大战。这正是我们消化荆西、稳固江东的宝贵时机。”
公务之余,陈暮也会带着陈砥来到甲板上,观赏沿途风光。
湘水两岸,山峦起伏,稻田阡陌,时有渔舟唱晚,牧童短笛。进入浩瀚的洞庭湖,但见烟波浩渺,沙鸥翔集,气象万千。陈砥何曾见过如此壮阔景象,兴奋地在甲板上跑来跑去,问题一个接一个。
“父亲,这湖好大啊!比我们泉陵的西湖大太多了!”
“父亲,你看那些鸟!它们要飞到哪里去?”
“父亲,我们坐的船这么大,会不会沉啊?”
童言稚语,为这段略显沉闷的航程增添了许多生气。陈暮耐心解答着儿子的问题,也借此机会,向他讲述荆楚大地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崔婉则在一旁含笑看着,偶尔递上水囊或汗巾。
船队经过巴丘(岳阳楼附近)、蒲圻,沿途州县官员早已得到消息,纷纷在码头迎送,进献方物。陈暮大多只是稍作停留,抚慰勉励几句,便继续赶路。他不想过多扰民,也急于赶到新的治所。
这一日,船队驶过芜湖,江面愈发开阔。前方探船来报,已可见建业城轮廓!
陈暮携妻儿再次登上船头。远远望去,但见大江如练,奔流东去。江北隐约可见山峦起伏,江南则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沃野。而在那江流转折之处,一座雄城的轮廓渐渐清晰。
钟山(紫金山)如巨龙盘踞东北,石头山(清凉山)似勐虎蹲踞西南,两山之间,一座巍峨的城池依山傍水而建,城墙高耸,旌旗招展,正是建业!
“那就是建业吗?好大的城!”陈砥踮着脚尖,小脸上满是震撼。
崔婉也轻声赞叹:“果然虎踞龙蟠,气象不凡。”
陈暮负手而立,望着那座即将成为他新的权力中心的城市,心潮亦是微微澎湃。这里,曾见证孙吴的兴起,如今,将承载他更为宏大的抱负。
船队缓缓靠近,建业码头上,早已是人头攒动,旌旗蔽日。陆逊、邓艾率领江东文武官员,以及先期抵达的徐元等人,列队恭迎。文聘水军的战舰在江面排开阵列,桅杆如林,以示敬意。
“镇南大将军到——”
嘹亮的通传声沿着江岸传开。
陈暮整理了一下衣冠,目光沉静而坚定。新的篇章,即将在这座金陵古城,正式开启。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