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魏砥 > 第377章 将星北移

第377章 将星北移(2/3)

,不容有失,未来的主攻方向在江淮,他这身武艺和征战一生的经验,放在更能发挥作用的东方,确是上策。

    “末将……遵命!”黄忠霍然起身,抱拳应道,声音斩钉截铁,“主公但有差遣,忠万死不辞!北境防务,末将即刻整理,遴选得力副将接手,必不使曹贼有可乘之机!”

    徐元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也起身还礼:“有汉升将军此言,主公可安心矣!”

    建业,大将军府书房。

    炭盆烧得正旺,驱散了江南冬日的湿冷。陈暮、庞统、徐元、陆逊四人围坐。

    徐元刚刚汇报完北境之行的情况:“黄老将军深明大义,已应下东调之事。北境防务,其推荐副将李异接手,言李异跟随其多年,熟知地理军务,沉稳可靠,可当此任。”

    庞统抚掌笑道:“好!黄汉升若能东来,屯于京口或丹阳之间,则建业安如泰山。其勇烈善战,尤精弓马,未来北伐,正可为先锋,震慑张辽!”

    陆逊也表示赞同:“北境五岭,重在防御,李异将军足可胜任。而东方局势复杂,水陆皆需重将。黄老将军资历深,威望高,不仅能稳固防线,更能协调丹阳邓艾、牛渚全琮乃至水军文聘等各部,使东方战线指挥更为顺畅。”

    陈暮听着众人的讨论,心中最后一丝顾虑也消散了。调黄忠东来,是他综合考量当前局势后做出的重要决策。西线赵云需防范更具威胁的诸葛亮,不能轻动。而黄忠勇勐忠诚,经验丰富,正是卫戍中枢、应对东方变局的最佳人选。

    “既然诸位皆无异议,那便如此定了。”陈暮最终拍板,“即刻下令:升李异为裨将军,接替黄忠,总督北境五岭防务,受镇东将军府(陆逊)节制。令黄忠交接防务后,速率亲兵五千,移镇曲阿(位于建业与丹阳之间,临江重镇),加封其为荡寇将军,假节,总督丹阳、吴郡北部(含曲阿、京口)军事,与丹阳太守邓艾、牛渚督全琮协同,共御东方之敌,并伺机策应江北行动。”

    曲阿这个位置选得极为巧妙,它既是建业的东北门户,又能快速支援丹阳邓艾,还能通过水路与牛渚大营联系,将建业外围的防御纵深大大加强。假节,更是赋予了黄忠在紧急情况下独断专行的权力,显示了陈暮对其毫无保留的信任。

    “伯言,江东内部整合,尤其是会稽、吴郡豪强的安抚与利用,需加紧进行,务必使黄老将军东来后,无后勤内政之忧。”

    “士元,暗卫对广陵陈登、合肥张辽的渗透,需尽快出成果,我要知道他们明年开春后的可能动向。”

    “元直,与交州、荆南的联络不能断,确保粮草物资能源源不断输往东方。”

    一道道命令清晰明确,显示出陈暮集团高层日益成熟的协调与执行力。

    黄忠东调的消息,并未刻意隐瞒,很快便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各方涟漪。

    江北,广陵。

    陈登接到细作传书,眉头微蹙:“黄忠……这老儿竟被调到了曲阿?陈暮此举,意在加强建业屏障,同时……恐怕也在为下次北上做准备。”他立刻下令:“传令水军,加强对曲阿至牛渚一线江面的侦察,探明黄忠部兵力配置与战船情况。另,禀报丞相,江东或将黄忠用于下次江北战事,需提前防备。”

    合肥,张辽军府。

    张辽看着情报,面色沉静:“黄汉升,猛将也。昔在长沙,便闻其名。其善射,统兵严谨,非易与之辈。陈暮将其东调,是下了决心要经营江淮了。”他对副将道:“传令下去,加固城防的同时,多备强弓硬弩,演练应对敌军猛将突阵之战法。另,提醒南硖戍李典,谨防敌军声东击西。”

    成都,汉中王府。

    诸葛亮轻摇羽扇,对刘备道:“陈暮调黄忠东移,其意有三:一为巩固根本,二为筹备下次北伐,三则……或许也有几分向我等展示肌肉,暗示其并无西顾之忧,让我等莫生妄念。”他微微一顿,“此乃阳谋。于我而言,更应趁此良机,埋头发展。可令李严、吴懿等于汉中多设屯田,积草囤粮。”

    刘备叹道:“陈暮年纪轻轻,用人调兵,已颇见章法。云长……不知在彼处如何了。” 对于江东的动向,他心中警惕与无奈交织。

    冬日的长江,水势稍缓,江风却更加凛冽。

    一支庞大的船队,逆流而上,旌旗招展,当中一面“黄”字大纛迎风猎猎作响。旗舰船头,黄忠按剑而立,身披厚重的玄色战袍,白发白须在风中飘拂,身形依旧挺拔如松。他望着前方逐渐清晰的曲阿城轮廓,眼中没有丝毫老迈,只有历经沙场的锐利与对新任命的昂扬斗志。

    曲阿码头,早已得到消息的邓艾、全琮等将领,以及曲阿地方官员,皆肃立迎接。对于这位功勋卓着的老将军,无人不敢不敬。

    船队靠岸,搭板放下。黄忠大步走下船,邓艾等人立刻上前见礼。

    “末将邓艾(全琮),恭迎黄老将军!”

    黄忠目光扫过年轻却已显名将之姿的邓艾,以及沉稳的全琮,哈哈一笑,声若洪钟:“二位将军不必多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