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魏砥 > 第418章 孤忠独守

第418章 孤忠独守(2/3)

,而是对徐元道:“有劳元直先生远来。伯重一路辛苦,且先下去歇息,容关某……细览家兄之信。”

    徐元知趣地拱手:“云长公请便。在下与赵将军在外等候。”说罢,便与眼眶微红的赵累一同退出了房间,并细心地为他掩上了房门。

    屋内,只剩下关羽一人。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奔流不息的大江,久久未动。手中的信函,轻飘飘的,却仿佛有千钧之重。

    他终于缓缓拆开火漆,取出了里面的绢帛。信是刘备的口吻,经由诸葛亮润色,文字平和,通篇皆是关切之语。问候他在江东是否安好,饮食起居可否习惯,旧伤是否复发……絮絮叨叨,如同寻常家书。信中追忆了桃园结义之情,三兄弟并肩作战之景,言语恳切,令人动容。

    然而,在信的末尾,那看似无意的一句“弟在江东,自成格局,功业彪炳,为兄心慰。益州僻陋,为兄老矣,但求苟全,不敢再累弟牵念……”,却像一根冰冷的针,猛地刺入了关羽的心扉!

    这话听起来是放手,是祝福,但其背后蕴含的疏离、猜忌,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怨怼,又如何能瞒过与他相知数十年、情同骨肉的关羽?

    关羽持信的手,微微颤抖起来。凤目之中,先是闪过一丝剧烈的痛楚,随即被一种深沉的悲凉所覆盖。他仿佛看到了大哥在写下这些话时,那疲惫、灰心而又充满疑虑的眼神。

    “大哥……你终究……还是不信我……”他低声自语,声音沙哑。张飞惨死的画面,与眼前这封看似温情实则绝情的信交织在一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孤愤,如同岩浆般在他胸中翻涌。

    他没有流泪,只是将那封信紧紧地攥在手中,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就这样站着,如同一尊凝固的雕像,直到窗外的天色渐渐暗沉下来。

    良久,关羽深深吸了一口气,将那封已被攥得皱巴巴的信,就着灯烛,缓缓点燃。橘黄色的火苗吞噬着绢帛,也吞噬着那字里行间最后的温情与牵绊。

    他看着火焰最终化为灰烬,眼神重新变得冰冷而坚定。

    他打开房门,徐元和赵累仍守候在外。

    “君侯……”赵累急切地上前,想要从关羽脸上看出些什么。

    关羽目光平静地扫过二人,最终落在赵累身上,声音不带丝毫波澜:“伯重,回去禀报我大哥……就说云长一切安好,劳他挂念。北伐讨曹,为国除奸,为翼德报仇,此志未改,前约不忘。让大哥……保重身体。”

    他只字未提信中内容,也未表达任何回归之意,甚至没有一句对刘备那近乎“诀别”话语的回应。只是重申了他的目标与承诺——北伐之盟。

    赵累愣住了,他还想再说什么,却被关羽抬手制止。

    “军务繁忙,关某不便久留。元直先生,代我送伯重一程。”关羽说完,转身便走回了屋内,不再回头。

    徐元心中暗叹一声,知道这便是关羽最终的态度了。他拉了拉还在发愣的赵累:“赵将军,请吧。”

    赵累失魂落魄,只得跟着徐元离开。他知道,自己此行的任务,彻底失败了。君侯的心,似乎真的已经留在了这江北的烽火之中。

    送走赵累后,徐元再次求见关羽。他看着眼前这位仿佛什么事都未曾发生的绿袍大将,忍不住问道:“云长公,刘备信中……”

    关羽打断了他,目光锐利如刀,直射北方:“元直先生,过去之事,无需再提。眼下当务之急,是石亭!请回报明远,关某不日将用兵石亭,切断皖口粮道,望江东予以配合!”

    他的语气斩钉截铁,将所有个人的情感与痛苦,都深深地埋藏了起来,只剩下纯粹的战意与复仇的火焰。桃园之义,或许已成追忆;但北伐之盟,才是他如今立足的根基和前进的方向!

    徐元肃然起敬,拱手道:“云长公放心!元直必如实禀报主公!江东上下,定全力支持!”

    关羽决意攻打石亭的消息,很快传开。

    魏延闻讯,兴奋异常,连日来加紧操练本部兵马,摩拳擦掌,只待关羽一声令下。

    邓艾则更加谨慎,与关羽反复推演进攻路线、兵力配置以及可能来自合肥张辽的援救。经周峻之乱,邓艾对关羽的谋略更为信服,合作也更为顺畅。

    江北军团,在经历内乱与外间考验后,如同一把被反复锻打的利刃,变得更加团结,也更加锋利。目标直指石亭!

    然而,风暴从未止息。

    皖口新城,满宠很快接到了关羽即将动兵石亭的密报(尽管周峻已死,但曹魏在江东内部并非只有这一条线)。他非但没有惊慌,嘴角反而露出一丝阴冷的笑意。

    “关羽啊关羽,你虽平内乱,拒旧主,看似铁板一块,实则已是孤家寡人,无根之木!你越是激进,破绽便越多!”他立刻修书,再次以八百里加急送往许都。

    信中,他向曹丕和司马懿提出了一个更加大胆,也更加冒险的计划——“将计就计,诱敌深入,合围关羽于石亭!”

    他建议,故意示弱,让关羽顺利拿下石亭,甚至佯装粮道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