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南,偏居一隅,于统御全局、北望中原而言,位置稍显局促。
本牧有意,将州牧治所,北迁至襄阳城。
襄阳地处汉水之滨,北接宛洛,东临江夏,西通巴蜀,乃四战之地,更利于我荆州日后发展。
诸位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堂下众人反应各异,低声议论起来。
荀彧沉吟片刻,率先表示支持:
“主公英明。襄阳确为形胜之地,水陆交通便利,且城高池深,离南阳更近。
经略多年,作为州治,远比江陵更利于掌控全局,尤其是应对北方局势。
迁治襄阳,乃长远之策。”
郭嘉也点头笑道:
“文若先生所言极是。嘉亦认为,坐镇襄阳,可北慑中原,西防刘焉,东联扬州,确是棋局要点。
只是迁治之事,牵涉众多,需周密安排,循序渐进,避免引起动荡。”
戏志才补充道:
“可先以‘巡视北境,加强防务’为名,将主公行辕及核心机构移至襄阳。
州牧府招牌逐步过渡,待根基稳固,再行全面迁移。”
白起、张辽、魏延等将领则更多从军事角度考虑。
白起目光沉静地扫过地图上的襄阳位置,声音平稳:
“主公明鉴。襄阳地处汉水中游,控扼南北要冲,水陆交汇,乃天然的军事枢纽。
迁治于此,可将我军主力北移,依托汉水、襄水构建防线,进可虎视中原,退可凭险固守。
其城郭坚固,经刘表多年经营,基础雄厚,实乃理想的屯兵与指挥中枢。
此举确能极大改善我军战略态势,利于应对北方各大势力的潜在威胁。”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