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 > 第229章 风云变动

第229章 风云变动(1/2)

    郭嘉心领神会:

    “嘉明白!此乃驱虎吞狼,亦可让我师出更有名分

    ——清君侧,立贤君!”

    刘俊又对荀彧道:

    “文若,你负责草拟一篇檄文,以骠骑大将军名义,公告天下。

    核心是:先帝驾崩,国失其主,奸佞当道,阻塞贤路,意图挟持幼主。

    本大将军奉天命,率师入京,旨在肃清宫廷,扶立贤明之君,以安社稷。

    务必要占据道德制高点!”

    “彧遵命!”

    荀彧躬身领命。

    “武安君、文远、文长!”

    刘俊看向诸将,

    “大军保持高压态势,摆好攻城姿态,但暂不攻城。

    多派斥候,严密监视洛阳各门动向,以及并州、西凉方向的援军迹象。

    做好随时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尤其是城内发生火并的可能性!”

    “末将得令!”

    众将轰然应诺。

    …………

    与此同时,洛阳城内的大将军府,则是一片愁云惨雾。

    何进与弟弟车骑将军何苗、司隶校尉袁绍等人聚在密室,人人脸色惨白,惊惶不定。

    “陛下……怎么就突然……”

    何进肥硕的身体瘫坐在榻上,冷汗直流,

    “辩儿尚未正式册立太子,这……这可如何是好?”

    何苗急道:

    “大哥!此刻犹豫不得!必须立刻拥立辩儿登基!

    名分一定,我等才可名正言顺地执掌大权,应对城外刘俊和宫内那些阉竖!”

    袁绍相对镇定,但眉头紧锁:

    “大将军,车骑将军,拥立大皇子势在必行。

    然,有两患迫在眉睫:一是城外刘俊,虎视眈眈,其心意难测;

    二是宫内蹇硕、张让等宦官,彼等手握部分禁军,且素与董太后亲近,未必愿见大皇子顺利登基。

    绍恐其狗急跳墙,或与刘俊暗通款曲,或对大将军不利!”

    何进闻言,更加恐惧:

    “本初所言极是!那……那该如何是好?”

    袁绍沉吟道:

    “为今之计,需双管齐下。

    一面,立即以皇后和大将军名义,召集群臣,宣布伪造的先帝遗诏,拥立大皇子辩继位。

    尽快举行登基大典,抢占先机。

    另一面,需加强皇宫和大将军府的护卫,尤其要防范宦官。

    同时……或可秘遣心腹,出城联络丁原、董卓。

    许以重利,令其即可率兵入京拱卫京师防备荆州军,制衡刘俊!”

    “让丁原、董卓军立刻入京?”

    何进有些犹豫,“此二人亦非善类,恐引狼入室……”

    何苗却道:

    “大哥!顾不了那么多了!眼下刘俊才是心腹大患!若无外援,我等皆为鱼肉矣!”

    就在何进犹豫不决之际,忽有心腹来报,称宫内有宦官秘密传出消息,董太后和董承似乎有异动。

    这更让何进如坐针毡,最终,他咬牙道:

    “就依本初之策!速办!速办!”

    …………

    皇宫深处,董太后所居的永乐宫,气氛同样紧张而隐秘。

    年迈的董太后泪痕未干,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决绝。

    她的侄子、骁骑将军董承侍立在一旁。

    “皇帝……我的宏儿……”

    董太后哽咽道,

    “他这一走,留下我们孤儿寡母,可如何是好?

    何进那个屠夫,还有他那妹妹,定然不会放过协儿和我们!”

    董承低声道:

    “太后节哀。眼下确是生死存亡之秋。不过,方才收到城外骠骑大将军的秘密传信。”

    他将刘俊的支持承诺详细禀告。

    董太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刘俊?他……他真愿意支持协儿?他有何条件?”

    董承道:

    “刘俊承诺,支持协皇子继位,事成后尊您为太皇太后,由侄儿辅政,清除何进与宦官。

    他要求我们在宫内制造舆论,言大皇子辩轻佻非人君之器,二皇子协聪慧仁孝。

    并设法拉拢一部分禁军将领,尤其是守卫宫门的司马潘隐等人,关键时刻能控制宫门。”

    董太后权衡利弊,如今她们势单力薄,刘俊的支持无疑是雪中送炭。

    虽然也知道刘俊未必全然无私,但眼下已无更好选择。

    一念至此,她咬牙道:

    “好!就依刘俊之言!你立刻去暗中联络潘隐等人,许以高官厚禄!

    哀家也要去见见那些还念着先帝恩情的老臣!绝不能让何家的野心得逞!”

    …………

    洛阳皇宫深处,一间偏僻且门窗紧闭的宫室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几张苍白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