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抗战:从北大营反击开始 > 第212章 一仗打掉了鬼子总数的零头

第212章 一仗打掉了鬼子总数的零头(1/2)

    彻底安抚了郊外的百姓之后,卫山河在百姓们的簇拥下,回到了外城。

    也就是鬼子之前的南满铁路附属地的街区。

    两个附属地,这也是现在卫**部队驻扎最多的地方。

    没办法,城内鬼子司令部附近的位置正在被打扫,其他地方也没空位置。

    卫**这边就在南满铁路附属地的街区,用被清理之后的鬼子建筑当了临时的驻地。

    之后就是部队暂时休整,等等奉天那边的后勤补给。

    这个在卫山河和华子韬在来之前就已经做好了交代的,陆续会到达。

    在等待补给的过程中,小股部队出去开始清理长春周围的鬼子爪牙。

    争取快速的把长春周边全部牢牢的控制在手中,解放大片地区。

    只要不是和鬼子开启大规模的会战,补给的事情倒是不用那么急,同时也能让部队有休整的时间。

    部队的事情安排完之后,就是政府部门的事儿了。

    之前就说过,卫山河对长春是有长远规划的,而且长春本来就比吉林城更加适合做一个省会城市,做一个省的中心城市。

    不管是现有交通还是以后交通的可塑性,都非常的强。

    再加上长春周围的不管是城内的百姓还是城外的农民,在鬼子治下生活确实非常的困苦。

    卫山河索性就直接来个以工代赈,做城市建设,迁移人口。

    让大家都忙活起来,这样也省的有人胡思乱想,感觉生活没有了奔头。

    然后开始让奉天那边的工业区在长春开设适合的分厂。

    比如,食品加工业、畜牧业,这些都是必然要有的。

    日后,长春会成为卫**军粮的主要来源,黑地更重要的是外销和内耗。

    还有卷烟厂、日化用品、造纸厂这些能和农业相关的工业,长春也可以建。

    还有玻璃和陶瓷工业,长春附近这一类的资源也是不缺的。

    反正,农业、工业、交通物流,三条腿走路。

    主打的就是把长春发展起来,作为东北中心点的一个发动机,给东三省的发展,提提速。

    至于城市建设嘛,这些东西卫山河不专业,能提出的意见就是不要显得小气了。

    城墙嘛,就该拆的拆,反正也是夯土墙,这玩意你不拆他也保存不了多长时间。

    唯一需要保存的,就是西城墙被大炮轰塌的那一段。

    卫山河让其把没被炮轰的全部拆了,就留下炮轰的那一段,以那一段作为城西的中心点。

    设置一个公园,在破城墙跟前立个大碑,上面书写鬼子挟持城内百姓作为要挟的事情。

    还得写上卫山河为此炮决了鬼子的三个将官和一个佐官。

    当然了,这些活也不能完全就招工来干,要出工钱的。

    反正是苦力,招工是一部分,鬼子的俘虏在死前也需要做出一点多活几天的贡献。

    还有长春城外大批的汉奸,一批一批的被拉到长春来劳动改造。

    改造多久?

    改造到死。

    关于城市改造这个,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卫山河现在也没那么多钱。

    反正就这么些人,慢慢干吧,还有工厂能够有收入之后,也可以加大投入。

    同时,长春周围的征兵工作也如火如荼的开始了。

    之前这边是有百姓去奉天参军的,但是数量并不多。

    这个年代,不是所有人都有走出家门的勇气。

    所以,这次在长春继续征兵,前来报名者那叫一个络绎不绝。

    这些有益于去观看卫山河炮决鬼子军官的那些老百姓的宣传。

    你报纸上说的在天花乱坠,没有当地人两句好话好用,再说了,有些人根本就接触不到报纸。

    这些都要靠宣传的,一传十十传百是一方面,卫**各团内的教导队也发挥了作用。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在卫山河炮决完鬼子军官的当天,一道全国通电,再再再次震惊了国内外。

    这是卫山河第三次全国通电,而且一次比一次的频率更加的高。

    不过这次的全国通电到底是还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的。

    卫山河直接说明了自己灭杀鬼子近五万,只有两千多幸存。

    是的,就是用了这样的词汇,说明了这些鬼子活下来是有多么的侥幸或者幸运。

    如果不是有活干,这些鬼子恐怕也死了吧。

    当然,还在通电内说明了鬼子以百姓为要挟的事情。

    并且警告那些居心叵测者,如果谁在胆敢以华夏的百姓为要挟试图让官方妥协。

    那么,长春城内近五万鬼子全部被灭杀,就是最好的答案。

    哦,对了,还说明了被炮决的鬼子军官,并且把炮决的最终解释权交给了阿英洋鬼子。

    (阿英那时候的炮决打的是实心弹好像,并不能爆炸,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