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欢喜岭被拿下的当天晚上,魏文同样完成了卫山河交代给他的任务。
拿下了小白山和欢喜岭之间的前窑豁口。
整整两天的时间,只是吉林城最外围的战场。
在卫国军火力不停倾泻的,战士们英勇无畏的情况下。
打了整整两天的时间,这两天的时间,卫国军消耗的炮弹数不胜数。
当然了,这些都不是重点,或者说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用极小的伤亡,换来了欢喜岭和前窑豁口。
换来了这个本来是鬼子在外围的一根嵌入地底很深的钉子。
要知道,欢喜岭和前窑豁口,是鬼子在外围最有希望能够尽可能多的消磨卫国军兵力的阵地。
因为这两个地方,是卫国军必须要拿下的。
不拿下这两个地方,卫国军就不能再往前一步。
其地形之复杂,鬼子防守力量之多,设置的火力点之密集,根本不是其他地方能够比拟的。
但是,没有用。
很多的火力点甚至都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威力就被重炮和飞机给炸毁了。
抱有众望的血肉磨盘没有消耗多少卫国军的兵力,却让鬼子损失惨重。
这一点,是鬼子在布置防御计划的时候,万万都没有想到的。
鬼子在欢喜岭的指挥官桥本,在最后一处阵地失守之前,带着残兵回到了吉林城。
东岛鬼子当然也履行了它自己说过的话,直接枪毙了桥本鬼子。
吉林之战,第一个死的鬼子中将,是被东岛鬼子给干掉的。
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它走在了卫山河的前面。
当天晚上,鬼子直接撤下了小白山其他阵地上的鬼子,还有城西平原上已经被打到大残的鬼子守军。
没必要了。
前窑豁口和欢喜岭都被拿下了,留下的守军再多,都是被包围歼灭的结果。
小白山和欢喜岭本来就是呈犄角之势,互相支撑整体防御。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这个地形的最大优势,让其成为卫国军的血腥绞肉机。
而欢喜岭北边的平原阵地,仅仅就是为了撑起这个防御体系布置的。
鬼子之前想过,如果卫国军能够突破这道整体的防线,那么最先被攻破的必然是平原阵地。
但是,现实告诉它们,卫国军直接啃下了最难啃的骨头,打下了欢喜岭,打下了前窑豁口。
现在好了,小白山的防御废了,平原阵地的防御更是废中之废。
整个外围的防御体系,顷刻间,土崩瓦解。
下一次的交战,就是贴脸火拼了。
战火将蔓延至吉林城下,除了北边的北山,南边还有不算多好的防线温德河。
西边,那就真正是兵临城下了。
见真章的时候,到了。
...
长春临时驻地,卫山河的指挥部。
此时已经是深夜,指挥部里面依然是灯火通明。
魏文和王汉的消息不时的传来,不管是战后的汇报还是物资的补给,都是工作。
卫山河和马立峰站在沙盘前,一人手上端着一杯浓茶。
马立峰顺着卫山河的目光看向了吉林城北边的北山还有东边的龙潭山。
轻声喃喃道:“外围战结束了,见真章的时候到了...”
卫山河点了点头,确实如此。
“欢喜岭和前窑豁口是外围的关键,那么,这北山,还有龙潭山,就是内围的关键。”
马立峰严肃的道:“这两个地方,可是吉林城的左右门神啊,易守难攻,相互眺望,其威力,比欢喜岭和前窑豁口,大很多啊。”
卫山河依旧点头认可,“也可以说,北山是吉林城的大门,龙潭山,是守门人。”
这样形容,或者更贴切一点。
北山,以前被称作九龙山,古人认为,这座山有九道山脊。
如同九条巨龙从山上俯冲而下,奔向松花江,这种地形,被理解为九龙戏水的绝佳风水格局。
预示着,这是龙兴之地,会诞生真龙。
康熙东巡时,有术士就说,此山有帝王之气。
老康就觉得不好,很不好,便采纳了术士谏言,破山峰、挖山体、建寺庙、改名字。
所以,北山就叫北山了。
那北山对于吉林城有多重要呢?
可以说,北山是吉林城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吉林城的天然城墙和制高点。
和龙潭山隔江相望,互为犄角。
龙潭山的炮,能打到北山,同样的,北山的炮,也能打到龙潭山。
只不过龙潭山比北山更高一点,想要打过去,需要龙潭山提供详细的坐标。
所以,这两个地方,必须一起打。
左右门神,或者大门和守门人,反正不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