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影像中的审判 > 139章《科技向善终章》

139章《科技向善终章》(4/5)


    是真实发生过的悲剧

    你们以后研发科技、推广科技时

    要记得这本笔记本里的话

    别让悲剧重演

    ”

    有一次

    学生们的作业是&bp;“如何避免实验失控”

    有个学生提出&bp;“伦理审查前置”——&bp;任何科技实验

    先过伦理审查

    再开始研发

    这个方案后来被全球多个科技公司采用

    林晓看着学生们的作业

    欣慰地笑了:“年轻一代懂了

    科技伦理不是‘束缚’

    是‘保护’——&bp;保护科技

    也保护人类

    ”

    周明的&bp;“恐惧互助会”&bp;后来转型为&bp;“预防恐惧产生”&bp;的公益组织

    除了组织幸存者分享经验

    还和林墨的公司合作

    免费提供&bp;“情绪共鸣仪”——&bp;能帮助因科技产生焦虑的人缓解情绪

    有位曾因&bp;“A&bp;取代工作”&bp;陷入焦虑的市民

    在互助会里听了幸存者的故事

    用&bp;“情绪共鸣仪”&bp;调整心态

    最后找到了新的工作

    他说:“互助会让我明白

    恐惧不可怕

    可怕的是被恐惧困住

    就像陈默先生说的

    勇气比科技更有力量

    ”

    陈默的学生们还发起了&bp;“科技伦理进校园”&bp;活动

    带着情景剧走进中小学

    有一次在小学表演《小明与失控超视镜》——&bp;小明因为用超视镜看奇怪的影像

    差点被数据幽灵缠上

    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正确使用超视镜

    表演结束后

    有个小朋友举手问:“姐姐

    我们怎么知道科技是不是安全的呀

    ”&bp;学生笑着回答:“记住三个词:不沉迷、不盲从、守**&bp;——&bp;比如超视镜不能看太久

    不能看陌生人发的影像

    不能用超视镜看别人的**

    这样就安全啦

    ”

    小朋友们听完

    都在&bp;“科技使用承诺卡”&bp;上写下自己的承诺

    有的写&bp;“不沉迷超视镜”

    有的写&bp;“不用平板看奇怪的视频”

    一张张卡片贴在教室的墙上

    像一朵朵小小的向日葵

    迎着阳光生长

    全球科技伦理博物馆还每年举办&bp;“科技伦理创新大赛”

    鼓励年轻人研发&bp;“伦理科技产品”

    有一年

    一组学生研发的&bp;“智能伦理监测手环”&bp;获得金奖&bp;——&bp;这款手环能监测使用者的科技使用情况

    比如用超视镜超时会提醒

    接触到有风险的科技产品会报警

    学生们说

    灵感来自当年&bp;“超视镜导致现实脱节症”&bp;的案例

    “我们想做一款‘保护型’科技产品

    让科技既能帮助人

    又不会伤害人

    ”

    林墨作为评委

    在颁奖时说:“你们用科技解决科技带来的问题

    这就是科技伦理的初衷&bp;——&bp;不是拒绝科技

    是让科技变得更好

    陈默先生要是看到

    一定会很开心

    ”

    康安医院&bp;404&bp;机房的废墟上

    建起了一座&bp;“科技伦理警示碑”

    碑体是用当年机房的旧金属改造的

    正面刻着&bp;“黑盒项目时间线”:1995&bp;年项目启动&bp;-&bp;2005&bp;年机房爆炸&bp;-&bp;2025&bp;年彻底终结黑盒残留&bp;-&bp;2035&bp;年全球科技伦理体系成型

    背面刻着牺牲者名单

    吴芳、马涛、张明等&bp;108&bp;个名字旁都配着黑白照片

    名字用红色突出

    旁注&bp;“他们用生命唤醒伦理”

    碑顶刻着&bp;“科技伦理三大原则”:“1.&bp;人类福祉优先&bp;2.&bp;风险前置评估&bp;3.&bp;失控立即终止”

    警示碑周围种了&bp;108&bp;株向日葵

    对应&bp;108&bp;位牺牲者

    每株向日葵旁都挂着市民写的&bp;“伦理承诺卡”

    有的写&bp;“研发&b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